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增强、人性与“后人类”未来——关于人类增强的哲学探索

增强、人性与“后人类”未来——关于人类增强的哲学探索

  • 字数: 22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作者: 计海庆 著
  • 出版日期: 2021-09-01
  • 商品条码: 978755203652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7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以脑机接口、人体植入芯片、人工器官、神经增强药物、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等为代表的人类增强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书尝试是从伦理学和哲学层面,对人类增强技术所引发种种问题进行哲学理论的反思,包括如何在医疗实践中区分治疗和增强,如何认识技术增强个体的自主能动性,如何平衡个人自主权利与保护人类基因原真,如何看待超能力个体的社会地位,如何评估人类增强技术对社会阶层固化的影响,如何评判身体功能与技术产品的融合趋势,如何评价身心二元关系在人类增强中的价值蕴含等敏感和困难的理论问题。 作者提出,对人类增强技术的评判应超越超人类主义和生物保守主义式的二元对立,重新在人和技术产品相互定义和相互建构的“后人类”观点中,敞开但审慎地应对人类增强的挑战,并充分认识到人类物种存在形态正在发生转变的未来图景。
作者简介
计海庆,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哲学博士,上海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技术哲学、技术伦理、机器人、人工智能和人类增强的伦理问题。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2010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哲学系访问研究,合作教授为现象学技术哲学大家唐·伊德;2016—2017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于荷兰特文特大学哲学系访学,合作教授为国际技术哲学学会主席彼得-保罗·维贝克。
目录
总序: 智能文明时代是哲学问题迸发的时代/成素梅
序/成素梅
导论:人类增强技术: 促成人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一、走进现实的人类增强技术
二、人类增强技术意味着什么?
三、题旨和思路
第一章 人类增强: 概念分析、技术研发和社会传播
第一节 “人类增强”的概念分析
第二节 人类增强技术概览
第三节 人类增强技术的社会传播
第四节 人类增强与超人类主义
第二章 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争议
第一节 “增强”与“治疗”的区分
第二节 人类增强技术与自主
第三节 人类增强技术与平等
第四节 人类增强技术与本真
第五节 人类增强技术与人性
第三章 人类增强与人类中心论
第一节 后人类主义与超人类主义
第二节 人本主义与人类中心论
第三节 超人类主义与人类中心论
第四节 后人类主义与人类中心论
第五节 关于人类增强的解释权之争
结语:理解人类增强的前提是理解技术
附录
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回应
福山的生物保守主义述评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