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寒山诗: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翻译与跨学科学术研究丛书)

寒山诗: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翻译与跨学科学术研究丛书)

  • 字数: 24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胡安江 著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224185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11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胡安江编著的这本《寒山诗——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运用美国文化学者爱德华·萨义德的理论旅行概念、以色列翻译理论家伊塔马·埃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以及比较文学的宏观研究视角与描述翻译学的相关理论言说,详细探讨了寒山诗的语内旅行、语际旅行及其在英语世界与故国文学史中的经典建构历程,以期在最大程度上还寒山诗之真正面目。
    《寒山诗——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旨在将寒山诗置于一个连贯的全球语境中宋进行系统研究。因此,在适当兼顾中国文学多元系统的“纵向”研究的同时,将研究重心置于寒山诗的“横向”影响研究并由此探讨意义深远的“寒山现象”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它对于翻译研究、旅行研究、经典建构及中国翻译文学史书写的重要启示。
作者简介
    四川外语学院教授,翻译学博士。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山大学英美语言文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重庆市翻译学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绪论: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
  1 中国旅行书写与翻译研究的传统角色
    1.1 “旅行”词源考略
    1.2 “游”的精神文化史意义
    1.3 中国古代翻译研究的传统角色
    1.4 中国古代旅行书写与翻译研究之传统地位考
  2 西方旅行书写考略
    2.1 “to travel”词源辨
    2.2 西方旅行书写的文化政治意义
    2.3 旅行隐喻
    2.4 作为旅行隐喻的翻译
  3 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
    3.1 萨义德的“理论旅行”及其翻译学意义
    3.2 文本旅行诸要素及其翻译研究指涉
    3.3 “经典”词源辨
    3.4 经典与权力准则
    3.5 “经典”与“经典化”
    3.6 翻译文本的经典化
第二章 主体文化规范与寒山诗之语内旅行
  1 语内旅行与语际旅行
  2 主体文化规范与文本的文学命运
    2.1 “规范”与“文化规范”
    2.2 主体文化规范与寒山诗的文学命运
  3 寒山诗之语内旅行
    3.1 寒山(子)其人
    3.2 寒山诗概说
    3.3 主体文化规范与寒山诗的传布与接受
第三章 译入语文化语境与寒山诗之语际旅行
  1 译人语文化语境与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
  2 寒山诗在东方
    2.1 寒山诗在日本
    2.2 寒山诗在朝韩
  3 寒山诗在欧洲
    3.1 寒山诗在英国
    3.2 寒山诗在法国
    3.3 寒山诗在欧洲其他国家
  4 寒山诗在美国
    4.1 加里·斯奈德与寒山诗
    4.2 寒山诗在美国的翻译与研究
    4.3 寒山诗与美国文学选集
    4.4 寒山诗与美国公众
第四章 寒山诗在美国文化多元系统中的经典化——以斯奈德译本为中心
  1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文化多元系统
  2 寒山诗在美国文化多元系统中的经典化
    2.1 意识形态与经典化
    2.2 赞助人与经典化
第五章 寒山诗的返程之旅及其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重构
  1 寒山诗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大陆
  2 返程之旅与经典重构
    2.1 寒山诗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
    2.2 寒山诗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
    2.3 寒山诗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的台湾地区
    2.4 寒山诗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的中国大陆
  3 寒山诗与中国文学史书写
    3.1 经典与文学史
    3.2 寒山诗与中国文学史
第六章 结语
  1 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的反思
  2 寒山诗与文学史书写的思考
  3 理论的反思与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