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

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

  • 字数: 183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作者: 方李莉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7-09-01
  • 商品条码: 97875039574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5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方李莉主编的这本《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人类学家与艺术家对话录》根据艺术家与专家学者2016年在首届北戴河艺术论坛上的发言、讨论录音、讲稿整理而成。会议主要讨论以艺术的力量熔铸传统与现代,再造生活新空间,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乡村文化复兴,建设21世纪中国美丽乡村。
全书正文共分六个单元,内容包括:艺术参与社会建构、以艺术的力量复兴乡村、遗产资源与乡村重建、艺术介入乡村的基本立场、来自人类学的人文关怀与实践、跨界互动促进良性发展。
作者简介
方李莉,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8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做博士后,2008年至2009年在美国肯塔基大学做访问学者,2013年被聘为英国杜伦大学人类学系不错研究员。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出版有《传统与变迁——景德镇新旧民窑业田野考察》、《景德镇民窑》、《遗产:实践与经验》、《中国陶瓷史》、《艺术人类学》等十余本专著,并发表了《艺术田野中的文化思考》、《从遗产到资源——以西部人文资源研究为起点》《本土性的现代化如何实践——以景德镇陶瓷手工艺的传承为例》等一百余篇论文。曾应邀到美国的纽约城市大学、肯塔基大学、阿佛雷德大学;加拿大的拉瓦尔大学、韩国的弘益大学、日本的名古屋大学、爱知大学、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德国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美国纽约华美促进社等大学和学术机构做讲座。
目录
导言
开场白·人类学家与艺术家的首次联盟
第一单元:艺术参与社会建构
梁克刚:艺术与乡建
方李莉:艺术参与社会建构时代的来临
朱乐耕:当代陶艺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和表达
胡介报:艺术成就宋庄
黄薇:忙时种田闲时考古——一座景德镇宋代陶瓷文化村落的营造
评议与讨论
第二单元:以艺术的力量复兴乡村
椹木野衣:ART如何复兴了濑户群岛:以丰岛为例
张原:地方感的拟真——基于当代中国行动艺术的人类学思考
方李莉:艺术如何激活乡村重建——以北戴河艺术村落为例
张航:艺术是乡村的灵魂:北戴河乡建实验
彭志华:艺术设计力量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从“梦里故乡,老家莫沟”设计案例谈起
评议与讨论
第三单元:遗产资源与乡村重建
牛波:终南山——乡村文化的故乡
孟凡行:乡村“社会终端”的变革——兼论“遗产资源化”视域下的凤翔彩绘泥塑
郭金良:场域与再造:老鸦滩的瓷板画艺术家们
荣树云:社会转型期传统手工艺的复兴——以山东杨家埠木版年画传承与发展为例
评议与讨论
第四单元:艺术介入乡村的基本立场
王建民:乡村建设需要艺术家与学者的共同参与
何继宁:乡村建设要让人有体面的生活
胡介报:艺术参与乡村建设,当地百姓是主体
许晓明:介入乡村建设的基本立场
评议与讨论
第五单元:来自人类学的人文关怀与实践
色音:人类学的人文关怀及其实践价值
杨晓华:文化价值的变迁与艺术的功能
评议与讨论
第六单元:跨界互动促进良性发展
李修建:促进跨界互动,形成学术共同体
王永健:广泛借鉴世界经验,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于长江:“互为主体性”——艺术家与乡民的一种互动模式
李心峰:艺术参与乡村建设是个值得深入推进的话题
赵启伟: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与目标
评议与讨论
会议总结
连辑:论艺术与美丽乡村建设
附录
附录一何继宁:设立“美丽乡村发展公益基金”
附录二孙晓东:闭幕致辞
附录三北戴河艺术论坛共识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