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们到底要什么

我们到底要什么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作者: 于莉莉 主编 著
  • 出版日期: 2008-11-23
  • 商品条码: 9787562328452
  • 版次: 1
  • 开本: 大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8
定价:¥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对我们广州大学来说,继承和弘扬办学优良传统,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广大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我们办学发展过程中致力奋斗的重要任务。这不仅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更是实现学校持续发展提升的重要条件,是我们全体“广大人”共同的历史使命。近年来,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大学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认真制定规划,积极分步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并涌现了很多的亮点和精品。比如我们的“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博学讲坛”、辩论赛、文化艺术节、暑期新闻采风等,都搞得有声有色,深受学生喜欢;我们在教学区设置的雕塑群和名人名言牌,在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增强了新校园的人文气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作用;我们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在学校逐步形成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良好运行机制。 最近,我们组织的校园文化建设论坛活动就是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彰显文化精神力量的一次精心策划。在文化论坛启动仪式上,我们有幸邀请到陈平原教授、蒋述卓教授、陈春声教授这3位知名学者与师生对话,共论“大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校内外产生强烈的反响。同时,我们的“博学讲坛”又推出了“院长系列讲座”,20多位学院院长相继登上讲坛,在不同学院之间交错进行演讲,在校园中掀起了文化关注的热潮,又促进了学生中不同专业文化的交流。通过邀请著名学者同台交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专题研讨和讲坛活动,大家进一步深化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共同探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为开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如“‘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积累。积累需要时间,就像台阶上的青苔,是一点一点长起来的,不是一下子铺上去的。‘’(陈平原)“大学是一个文化城,她在传承知识、创造知识、追求真理,也在打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文化养成就是让大学生的心灵、心智、人格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和培养。”(蒋述卓)这些既为我们文化探讨作了生动的诠释,也为我们解答文化建设命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现在,我们将此次文化论坛中专家的演讲辑录在一起,又精选了部分“院长讲座”和文化建设研讨会的内容,结集公开出版。这既是对此次文化热潮的延伸,也是我们对文化建设工作成果的提升。 大学精神的培育、校园文化的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大学文化的精神特质和特有传统是在大学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和积淀起来,并通过历届师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今后,我们要积极发挥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凝聚作用和推动作用,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共同开创学校办学发展的新局面。
目录
学者论道   以文化视点看大学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索与实践   人文学科的历史本质与特点   论“反身性”校园文化及其建构   精神的价值 论坛效应   广州大学文化建设论坛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高校办学:“马儿啊你慢些跑”   大学这匹马应该慢些跑   广州大学发表《文化宣言》   陈平原、蒋述卓、陈春声纵论大学精神   《广州大学文化宣言》发布   大学如何才能找回失落的尊严 院长论坛   透视我们的地球家园   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   学会思考   学问与处世   文学的营养   当代大学生的文化修养 专题研讨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谈片   浅谈广州大学制度文化建设   加强大学城文化建设提高高校办学质量——以广州大学城为例   学校文化的构建于莉莉李海燕   大学人文精神之理念   论广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高校学生社团“学习型组织”的建构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探析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通识教育在大学培养人才中的发展和作用之研究 我们到底要什么(代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