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现代散文的阐释空间

现代散文的阐释空间

  • 字数: 30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吕若涵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5-06-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4729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4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散文比其他文类更为直接、明了、真实地触及着社会、时代的律动与历史的种种面相,它是写作者精神追求与灵魂呈现的重要载体。本书的散文文类概念趋于宏阔,所辑论文则以现当代散文作家、散文文体、散文刊物、散文理论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史料、论证严谨、视域开阔。研究中主要采用历史与美学、批判与同情、史料甄别与文本细读、文类理论与文体辨析相结合的视角与方法,对五四时期散文的“纯文学”想象与实践、30年代“论语派”散文的审美个性、40年代上海沦陷区期刊散文的特异现象以及最近30年两岸三地的文学思潮和散文特点进行了深入而富于学理的研究。《现代散文的阐释空间》作者吕若涵运用史料力求冷静与客观,但也笔端常带感情;在认同散文创作风格多元化的前提下,保持个人的阅读趣味与雅好;无论是潜入历史的纵深与幽暗处,还是面对当下创作的纷扰与杂乱,都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凸显自己的研究特色与学术追求。
作者简介
吕若涵,福建南安人,文学博士。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福建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现代散文研究。曾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等多项研究工作。出版《“论语派”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反讽与渴望:中国现代散文批评的多维话语空间》(岳麓书社2012年)等学术专著。并获2013年福建省社科成果三等奖;参与《中华散文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撕碎了的旧梦:中国现代怀旧散文导读》《文采风流千年榜:闽籍作家作品掠影》等教材或丛书的编写撰述;曾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文学评论丛刊》《东南学术》《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第一辑现代散文的审美特质
五四“纯文学”的想象与实践——以五四时期书信体散文为例
“隐逸的诗”和“日常生活的诗”——俞平伯、朱自清散文的比较研究
驳杂与秩序:林语堂散文的另类解读
静逸闲趣:论语派散文的精神意象
坚持与逃逸:论语派作家的精神困境
现代性个人主体的坚执——论周作人及论语派的自由理念
论上海沦陷区女性散文的审美特质
第二辑嬗变的思潮与散文期刊
三十年代小品文热的文化学透视
“论语体”:“合法主义”反抗与话语空间
三十年代老舍的文坛关系网络及其小品文创作
论林语堂的“西洋杂志文”理念
流风余绪:林氏期刊模式在上海沦陷区的承传与变异
借古话今:上海沦陷时期的文史随笔——以《古今》为例
革命:在巴金的历史叙事中
第三辑两岸三地:散文现象与理论思考
更传统与更现代:余光中散文论
论苏雪林的现代散文批评
女性主义与现代主义:九十年代女性散文综论
反讽与渴望:新世纪散文创作的理论思考
“怀旧”主题与香港文学的本土性脉动——以最近二十年的香港散文为例
百年中国散文:作为一种文类的研究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