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逻辑考点解码

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逻辑考点解码

  • 字数: 391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周洪桥 编著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6-03-01
  • 商品条码: 9787302433279
  • 版次: 1
  • 开本: B5
  • 页数: 265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作者简介
周洪桥,同济大学很好MBA,MBA等管理类硕士联考辅导专家,具有多年MBA联考辅导一线教学经验,精通数学、逻辑、写作各科真题考点规律,擅长培养学员用很简单的思路巧妙地解决难题,以独到的解题技巧与分析流程帮助考生快速提高成绩一多年来在北京、上海、武汉、大连、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授课,引领成千上万学子跨越联考,迈入商学院殿堂。
目录
第一讲概念与逻辑学的基本原理1
考点一概念的逻辑属性1
考点二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划分4
考点三逻辑学的基本规律9
第二讲A→B29
考点一“A→B”是什么29
考点二A→B的逻辑真值表34
考点三“A→B”的负命题38
考点四“A→B”的推理规则40
第三讲并且与或者59
考点一并且与或者的逻辑含义与真假判断59
考点二“或”的推理及“或”与“则”的相互转换61
第四讲A→B与并且、或者的综合77
考点一真假话题77
考点二“→”与德摩根定律的综合79
考点三二难推理83
考点四综合推理87
第五讲所有与有些、必然与可能105
考点一直言判断及其推理105
考点二三段论及其推理116
考点三模态判断及其推理126
第六讲分析推理147
分析推理方法概述147考点一真假型154
考点二排序型159
考点三匹配型162
考点四数学计算型166
第七讲归纳与类比推理187
考点一归纳推理187
考点二类比推理192
第八讲统计推理211
考点一统计推理211
考点二统计推理谬误213
第九讲因果关系235
考点一因果关系的特点235
考点二求因果五法237
 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逻辑考点解码
摘要
接触逻辑是2002年备考MBA的事了。2003年以来,笔者一直在第一线从事联考辅导教学工作,对考生备考的心路历程感受颇深。期间发现,许多考生对逻辑备考不得法,加上备考的复习资料大多出自相关逻辑学专家之手,内容大多比较抽象与晦涩,较难理解。一直以来,有把自己多年的教学心得与考生的心声整理付梓的心愿,今天终于遂愿,希望能对广大考生的复习备考助一臂之力。
本书最大特色就是对管理类硕士联考逻辑部分以考点为导向和以方法为导向两种思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以考点为导向指的是站在命题人的立场上说明题目想要考查考生的考点设置;以方法与导向指的是站在考生的立场上寻找解题策略。事实上,命题和答题是一组逆过程,命题就好像藏宝,答题就好像寻宝,我们要想知道宝贝藏在什么地方,就要了解藏宝人的习惯,推测藏宝人喜好和经常活动范围。答题就是一个寻宝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揣摩命题人出题思路的过程。
本书首先对逻辑中的概念及基本规律作了介绍。
其次对逻辑考试中必考的知识点进行了比较深入和系统的讲解,这个知识点就是关于联结符号“→”及其推理规则。之所以要引进这个符号,其实是为了避开专业的逻辑术语,简化思维过程。汉语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己所不然,勿施于人”、“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既来之,则安之”等这样的话都表示了两件事之间的一种充分或必要条件关系,“入虎穴”和“得虎子”、“己所欲”和“施于人”、“功夫深”和“磨成针”、“来之”和“安之”。两件事A和B用“A→B”写出来就表达了一种必然的条件关系,这个关系不是因果关系,不是时间先后,也不是主次和强调,而是两件事情成立的充分和必要的关系。这部分是逻辑考试必考考点和重点难点,同时也是考生分数的增长点。
接下来介绍了“所有/有些”和“必然/可能”。这两组词实际上介绍是量词和模态词,在考试中比重不如“→”这么大。在本书中该部分也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因为这些专业术语不能帮助我们简化思维。
在“分析推理”部分按照出题方式的种类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几种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比如“代入法”、“排除法”、“假设法”、“列表法”、“连线法”等。“分析推理”在近几年命题中出现的比较多,题量相对固定,差不多占了整个试卷的三分之一。在以往的逻辑辅导书中,很少有这部分的专门介绍。而这部分试题类似推理游戏的题目,技巧性很强,类型多,耗时长,考生在这部分既失分又失时。
最后对或然性推理的“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统计推理”及“因果关系”进行了讲解,这部分试题大多是以“加强”、“削弱”、“假设”、“解释”的题型出现,差不多也占试卷题量的三分之一。本书没有按照“加强”、“削弱”、“假设”、“解释”的题型来讲解,而是对各种推理形式的本质进行了说明,了解了各种推理的本质,无论是什么题型,做起来就显得相对简单了。
本书是备考逻辑考试的基础部分。考生在学习完该书后,再学习其姊妹篇《常考题型解题技巧及历年真题集训》,复习效果会更好。

编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