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谁创造的经济奇迹?

谁创造的经济奇迹?

  • 字数: 3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作者: 巫永平 著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7-03-01
  • 商品条码: 97871080587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3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通过对台湾经济的实证研究,修正了既有理论在解释台湾经济崛起上存在的缺陷,即政府并非一个意见一致整齐划一的行动者,其本身就充满了分歧和妥协,以历史的眼光进入政治体制和经济机构内部,方能更准确地理解台湾独特产业结构形成的原因。
内容简介
巫永平著的《谁创造的经济奇迹》以中国台湾地区20世纪50―80年代的经济崛起为论题,综合利用大量文献资料,并访谈了多位曾亲历台湾经济腾飞的经济官僚,深入探讨了台湾经济崛起的政治根源,对诸多经济现象尤其是台湾中小企业在出口市场上的巨大成功,提出了自己的解释。
作者简介
巫永平,荷兰莱顿大学博士,首位在台湾大学注册的大陆博士研究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评论》主编。
目录
第一章 政府与市场:台湾经验的再解释
发展型国家理论对台湾经验的描述
本书的观点和假设
制度、官僚政治、领导力与经济政策
政权性质、政治战略、公共政策和产业结构
产业融资与产业结构
第二章 国民党政权在台湾的重建
政权重建
国际环境:独特的地缘政治关系
建立公共部门
国民党政权的任务与目标
经济官僚机构:组织、人员和意识形态
“信任”在国民党官僚政治中的重要性
结论
第三章 私营部门的出现
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工业化
四大公营公司的民营化:本地资本的出现
从大陆流入的私人资本
结论
第四章 公营与民营大企业的关系(1950―1960)
国民党实现经济任务和目标的战略
政府可利用的工具和资源
政府和大企业密切关系的形成
结论
第五章 转向出口:鼓励还是不鼓励?
结束战时经济和转向出口
台湾中华开发公司的建立
唐荣铁工厂:中个产业政策成功的例子
结论
第六章 出口导向工业化(1961―1975):中小企业的成功
美援的逐步缩减及其影响
国民党的生存战略
变化中的经济官僚机构:制度性分权
银行与民营部门关系
三重产业结构的发展
结论
第七章 产业升级(1976―1985):一个新承诺?
国民党的主要挑战和应对
经济官僚机构
转型中的政府与民营企业关系
推动信息产业发展
公有企业与产业结构
结论
第八章 政府、市场与中小企业的出口奇迹
中小企业的作用
台湾政府的中小企业政策
政府的政治策略、公共政策、市场环境和中小企业
社会产品、国际联系与中小企业的成功
结论
第九章 结论
台湾的工业化:政府与市场关系
台湾案例和比较政治经济学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