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北中学首任校长唐乃康早在百年前就指出:“教诲学子,首在葆其天真。”要培养数学优秀生,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好奇心。首先要学生保持对世界、对数学的一种纯真的态度,再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发挥长处,弥补不足,促进全面发展。 如何切实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人的差异性和个性,重视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使对数学有特殊兴趣或特殊天赋的学生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可以说,中国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数学优秀生所受的数学教育远不如西方国家,对数学优秀生的学习特点和培养策略开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波宇是我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他关于维尔斯特拉斯函数的数学论文,在全球582个参赛队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三届丘成桐中学数学奖(ShingTung Yau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Award)唯一的金奖。 按常规的数学人才“擅长解题”的标准,陈波宇在我们班并非特别出挑。就他最后的高考数学分数136分而言,在我们班46人中排名第21位,仅比班级平均分高2分。但在高一开学前的家访中我就发现,他是真的喜欢数学,他沉迷于看《几何原本》等数学经典著作。在上课时,我喜欢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我们会就一道题而展开激烈的争论。陈波宇就是一个喜欢与我争论的学生:他会发现我讲课中的漏洞;他会提出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独到想法;有时候我们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数学猜想,过了若干时间,当我也把这个猜想忘记了的时候,陈波宇可能会来与我讨论这个猜想,他是能长时间地思考一个数学问题的人。陈波宇的这些特质在常规的考试中不见得能起作用,但我认为他非常适合做数学研究。 对陈波宇的教育,我的成功之处在于以下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