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

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

  • 字数: 45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 作者: (美)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 著;刘振 等 译
  • 出版日期: 2016-10-01
  • 商品条码: 978750808934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18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苏格拉底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这就是苏格拉底在世时曾受到过的张扬理性主义的指控。从现代性问题出发,尼采再次对苏格拉底提出指控:由于苏格拉底犯了唯理主义的大错,才惹出了西方现代性这一“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和漩涡中心”。据此,尼采宣布了苏格拉底这个历史“偶像的黄昏”。海德格尔接过尼采的指控,并跟随尼采致力于回到苏格拉底之前的自然哲人……好些哲人则跟着尼采-海德格尔步入后现代的黎明。同样从现代性问题出发,施特劳斯却通过重审“苏格拉底问题”驳回了尼采对苏格拉底提出的阿里斯托芬式的指控,并把现代性问题的指控转过来对准了尼采自己——现代性的三次浪头恰恰是西方哲人不再理会或不再能理解苏格拉底问题的结果。换言之,通过重审“苏格拉底问题”,施特劳斯看清了现代性问题的深远本相,并由此找到了超现代性方案的方案:回到原初的“苏格拉底问题”,而非奔向抛弃这一问题的后现代。
目录
增订本说明
三十年代
斯巴达精神或色诺芬的品味
“显白的教诲”写作计划
“迫害与写作艺术”讲稿笔记
四十年代
德国战后哲学的现存问题
德国虚无主义
评肖特维尔的《史学史》
我们能够从政治理论中学到什么
论柏拉图政治哲学新说之一种
论卢梭的意图
理性与启示
五十年代
评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
神学与哲学的相互影响
瓦尔克的马基雅维利
与库恩书
苏格拉底与政治学问的起源
现代性的三次浪潮
六十年代
评韦伯命题
我们时代的危机
政治哲学的危机
摆脱无论左派还是右派的偏见
《政治哲学史》绪论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
古希腊史家
“权威论者”洛克
七十年代
苏格拉底问题
马基雅维利与古典文学
剖白——施特劳斯与克莱因的谈话
附录
库恩自然正确与历史主义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