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向我们的处境发问,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

向我们的处境发问,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作者: 罗强烈 著
  • 出版日期: 2000-08-01
  • 商品条码: 978750063881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0
定价:¥2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的192篇精彩短文,选自《中国青年报》的名牌栏目“冰点时评”。     1998年11月日,《中国青年报》“冰点时评”诞生。     老百姓有些久打不下或久打不赢的官司,一旦经“媒体曝光”或“领导批示”,往往都能得到法院的公正判决,这在许多看来,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不找法院找报社”之忧》和《“批示”离法律有多远》的看法却截然相反:打官司“不找法院找报社”的意识,深深伤害着老百姓的法治信念;而“领导批示”离法律更远,从根本上说,远到已经拐进与法治社会相反的人治社会里去了……《  对贪官不“敏感”?》、《由“报销”通向腐败》、《“依法治国”从谁开始?》、《炫耀特权是公开的腐败》、《国旗为谁而降》等篇目,都是这样紧贴着我们的时代和日常生活发表议论。     “冰点时评”登的就是《国谁为谁而降》这样的文章;读“冰点时评”这样的精彩文章,痛快、解气、明目、醒脑。     “冰点时评”具有自己独到的风格和特点,诞生一年多来,受到全国广大读者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喜爱。与时下流行的能指不清、虚浮无力、隔靴搔痒的报刊言论相比,“冰点时评”最大的特点,便是每篇文章都有新闻事实作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从立法到司法到行政,从政治到经济到教育,从历史到域外到民间,从官员的义务到公民的权利,从物质的秩序到精神的空间……可以说,每篇“冰点时评”都是针对我们每位当代中国人的现实处境在发问。     “冰点时评”鲜活灵动,短小精悍,写得机智聪明,负重若轻……如果说每一位作者、每一篇文章是一盏智慧灯火的话,那么,集一年多“冰点时评”精华而成的本书,便是一片能够照亮我们当代中国人生存处境的智慧灯海。
目录
呐喊丛书总序 说说《冰点时评》 国旗为谁而降 谁对贪官不“敏感”? “依法治国”从谁开始 质疑奖励公安一百万 共和国是什么? “国家利益”问题 国家利益不是什么? 财政利益与百姓利益 “谋幸福”的责任 “不给政府添麻烦”? 哪来的“代表权”? 机关有什么“精神损失” 谁应该有“群众观念” 说情也是一种腐败 由“报销”通向腐败 摘去的官帽是什么 我们怎样善待官员 制度建设之外 为什么要表示反对 炫耀特权是公开的腐败 “不找法院找报社”之忧 “集会式司法”损害了谁 巨额财产真的“来源不明”吗 “个案监督”与司法公正 不公正的“合法” 为什么要有“不公开” 投诉公安就是“报警” 警车开道的堕落 “不破不立”的危害 公安权力的自觉约束 撞了白撞? 质疑公布交通违章  名录 为什么杀人凶手会得“精神病” 法院判决为何缺乏推理 判决书要“讲理” 诉讼费做什么用 公开并不“简单” 法院必须与利益脱钩才有尊严 法官应有怎样的“关系” 司法成本与效率 司法权不能替代 仅有沉默权是不够的 “毒树之果”绝不能吃 不明财产该当何罪 土匪缘何容上制服 执法机关怎样“挽回影响” 以诉讼推动进步 “批示”于法律有多远 什么是政府威信 “稳定”的不同含义 大局为重与依法行政 硕士当村官缺乏法律依据 建设尊重程序的政治文化 “捂”下来的是什么 “自报家门”的义务 警惕民主选举的变异 官僚主义与无形豁免 最有效的监督 法治国家拒绝“官当” 什么“招呼”都不打 “等献礼工程”在等什么 “官模”挤了劳模 “权钱交易”还是监守自盗 “明白墙”让谁明白 “绝对权力”从何而来 岂容“好民治善民” 领导定的合不得? 领导说你有罪 权力的惯性 权力股票的末日 更可怕的贿赂 人大代表:要敢于监督也要规范监督 表决权有“含金量”高低吗 评一种“领导重视” 请尊重不同意见 无“信”即免 限制“一支笔” 官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有没有“地方的公正”? 公正没有地域之分 创新与法制环境 质疑“逼企业上网” 保护垄断还是保护竞争 报表作假的制度原因 鞭炮禁放与法治生长 摊派吉烟越位了 从吉烟现象看舆论监督 “一律上缴”是否公平 大桥收费难题之解 我看“手术点名费” 什么样的代表“好找” 六驳限制外地人就业 评广东人大代表质询案 屡禁不止的背后 “流氓治村” “懒得搞倒”背后 如此“保持一致” 不买家乡货的自由 “腾笼换鸟”当心恶性循环 国家投资不能再当“冤大头” “两方面利益”没法共同保护 “减负”刨根 由“加薪”论“减负” 亏损老大工资不减 “帮困资金”如此来? 砍树背后的微观经济学 非卖品应终结 3.15告别现场投诉之后 维权成本与“消费者理性” 百姓为何同情非法诊所 何阳给“点子时代”划上句号 头痛事服务公司抢了谁的饭碗 派官员进驻私企? 广告牌有碍观瞻吗 为何不怕内商 垄断与商业道德 公民抗暴为什么不是普遍义务 “一般理论界”的逻辑错误 制约“解释权” 细推“公务” 可怕的“人墙” 集体的私事 “倾斜”的道理 反思节  日环境 官逼民富 分配致富 “红包”是不是贿赂 “合理违法”理何在? 有没有“另类”的社会环境 富裕为何也上访 欣闻“发布”40℃ 谁推迟了60人口日 肖像权利应该由谁行使 拦车责任的再追问 “英雄辈出”的别一面 不是隐私 阳光下的回避 不仅仅是“趣闻” 公开与“造势” 你知道,你就没权木说 “帮忙”还是“帮闲”?   追究隐性“垮塌” ……  …… 学术腐败逼进最后的道德防线(节选)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