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建模与仿真VV&A基本问题研究

建模与仿真VV&A基本问题研究

  • 字数: 154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周威,张国忠 著
  • 出版日期: 2017-10-01
  • 商品条码: 978711157819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19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周威、张国忠著的《建模与仿真VV & A基本问题研究:VV & A的系统观(精)》从系统的角度,提出建模与仿真VV&A研究的三大基本问题:V&V与科学哲学、V&V一般方法论和V&V的管理。通过对以上三大基本问题的研究,力争使我们对VV&A从零星的、局部的探讨,跨越到系统的、整体的研究和发展,进而促进VV&A的整体技术方法研究、管理规范及指导文件研究、管理模式研究,指导我们在具体建模与仿真产品中VV&A个案的分析工作。本书适合作为军事科研机构专业人员开展建模与仿真VV&A研究的指导读物,也适合作为军事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周威,男,湖北成宁人。1976年11月出生,军事学博士,工学博士后,副教授/不错工程师。1995年入伍,先后在军队院校、研究所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参与了多项全军重大专项工程建设工作。2015年转业,现在某军工集团公司从事军工管理工作。
张国忠,男,河北唐山人。1979年11月出生,工学硕士,不错工程师。长期从事装备体系研究工作,现重点研究方向为体系对抗仿真与评估。
目录
前言
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1.1 VV&A产生的根源
1.2 国内外VV&A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 结构简图
第2章 M&S和VV&A研究概况
2.1 基本概念
2.1.1 M&S的概念
2.1.2 VV&A的概念
2.2 VV&A范式
2.2.1 SCS范式
2.2.2 Robert Sargent范式
2.2.3 AIAA范式
2.2.4 DMSO范式
2.2.5 DND SECO范式
2.2.6 评论
2.3 V&V方法
2.3.1 具体而微的V&V方法
2.3.2 V&V计划的制订方法
2.3.3 后V&V阶段可信性评估方法
2.3.4 评论
2.4 建模VV&A与仿真VV&A的比较
第3章 V&V与科学哲学
3.1 模型和模型方法的逻辑本质
3.2 西方科学哲学学派的逻辑与V&V的联系
3.2.1 传统经验主义
3.2.2 反传统经验主义
3.3 严复关于认识论的逻辑对于模型V&V的启示
3.4 自然辩证法对于模型V&V的启示
3.5 结论
第4章 V&V一般方法论
4.1 方法的概述
4.2 V&V一般方法论的内涵
4.3 V&V策略的制定
4.3.1 V&V活动的全息解构
4.3.2 V&V活动线性全序列模型
4.3.3 V&V策略的概念
4.3.4 V&V活动的风险
4.3.5 基于策略的费用和风险模型
4.3.6 V&V策略的广度制定
4.3.7 V&V策略的深度制定
4.3.8 V&V策略的深度制定的随机规划模型解法
4.4 V&V策略制定的实例分析
4.4.1 M&S简介
4.4.2 V&V活动集与风险事件集
4.4.3 费用、发生概率与损失的评估与聚合
4.4.4 结果与分析
4.5 后V&V阶段M&S可信性评估
4.5.1 M&S可信性评估的定义
4.5.2 基于VaR的可信性评估方法
第5章 V&V的管理初探
5.1 强化V&V管理的必要性
5.1.1 V&V管理是促使V&V从自发向自觉转变的需求
5.1.2 V&V管理是推动M&S可信敢用的迫切需求
5.1.3 V&V管理是健全和发展军用仿真系统的需求
5.1.4 V&V管理是推动M&S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
5.2 V&V基本原则的概述及相关思考
5.2.1 DMSO VV&A RPG指导原则
5.2.2 Osman Balci指导原则
5.2.3 DND SECO指导原则
5.2.4 相关思考
5.3 V&V管理机构的设置
5.4 关于V&V管理问题研究的思考和建议
5.4.1 牢固树立“M&S必须VV&A”的指导思想
5.4.2 以M&S应用的现实为牵引,加强VV&A的学习与研究
5.4.3 以人为本,人才先行,大力培养VV&A技术与管理人才
5.4.4 加快建立和健全VV&A组织机构的建设
5.4.5 牢固树立VV&A为提高武器装备信息化水平服务的思想
5.5 结论
第6章 VV&A研究的战略展望
6.1 统一VV&A概念,建立VV&A标准规范体系
6.2 进一步完善VV&A相关模型
6.3 把VV&A从以准确性为中心的评估转向以质量为中心的评估
6.4 把VV&A从以产品为中心的评估转向以产品/过程/规划为中心的评估
6.5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辅助VV&A
6.6 开发有效评估定性指标的技术
6.7 开发有效利用专家知识的技术
6.8 建立良好的VV&A行业生态
6.9 提供广泛的VV&A教育、培训和交流
6.10 构建基于综合集成环境的VV&A实验室
6.11 SEBVV&AL的建设
6.11.1 SEBVV&AL建设原则
6.11.2 SEBVV&AL自特点及其基本功能
6.11.3 SEBVV&AL的建设步骤
附录
附录A V&V活动费用的评估
附录B V&V活动相关风险事件的评估
附录C SEVM对问题1的解算结果
附录D SEVM对问题2的解算结果
附录E SCCPM对问题1的解算结果
附录F SCCPM对问题2的解算结果
参考文献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而仿真可信性问题一直是仿真系统开发者和用户最为关心的。    VV&A一词是由Verification(校核)、Validation(验证) 和Accreditation(确认)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的,是可信度评估工作的基础。它通过仿真系统生命周期中的有关活动,对各阶段工作及其成果的正确性、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从而保证仿真系统达到足够高的可信度水平,以满足应用目标的需要。    国内外的仿真工作者对VV&A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在理论和方法层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来讲,距离仿真系统的应用需求还有非常大的差距。究其根源,是在VV&A的概念、标准和理论等方面未达成共识,造成仿真系统的开发者、应用者和管理者在VV&A工作过程中混淆概念和无章可循,使大量研究工作事倍功半。    本书力求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探讨构成建模仿真VV&A研究自身的完整的、自洽的基本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促进VV&A整体的技术方法研究、VV&A管理规范及指导文件框架研究、管理模式研究,并藉此指导我们在具体M&S产品中的VV&A个案的分析工作。本书关注的是VV&A整体的技术和管理特征,而不局限于具体建模仿真产品的VV&A活动及其技术特征的个案分析。    与VV&A相关的研究内容是多样的,彼此的联系是复杂的。本书在收集、消化和吸收国内外相关资料并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建模仿真VV&A研究的三大基本问题:V&V与科学哲学、V&V一般方法论和V&V的管理。    通过对VV&A三大基本问题的研究,使我们对VV&A从零星的、局部的、不系统的探讨,到大量的、完整的、系统的研究和发展,大有裨益。其他VV&A问题及解决之道,均可看作从VV&A研究的三大基本问题衍生而来。    本书力求通过对VV&A三大基本问题的初步系统研究,为将来VV&A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抛砖引玉。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