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

  • 字数: 37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曙光,等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3-07-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2577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9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双重二元金融结构理论和现代农村普惠金融理论,针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集中探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中的制度与法律框架问题。基于对全国十几个省份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供给和农户信贷需求的田野调查数据,本书探讨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特征以及缺陷,对双重二元金融结构和系统性负投资对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做了实证研究,并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总体制度框架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同时,本书深入探讨了农村合作金融的内部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创新、农村民间金融的运作机制和规范化法律体系建设、农村政策性金融的运作模式创新和法律框架、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全球模式及立法监管、大型商业银行支农模式创新,以及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金融创新与法律规制等问题,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重建中的制度创新与法律框架进行了多方面的解析。
目录
第一章 绪论:中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理论基础与本书框架
一、普惠金融的含义与理论基础
二、构建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内涵
三、中国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历史进程概述
四、本书的研究框架与创新
第二章 双重二元金融结构与中国农村金融供求分析
一、双重二元金融结构和系统性负投资及其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二、农户信贷意愿与信贷可及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三、对农户贷款需求和农村金融供给的进一步分析
四、改制与区域差异:东部与中西部农村金融供给的比较分析
五、本章结论:农村金融变革:消除二元金融结构、构建普惠金融体系
第三章 农村合作金融的内部治理结构、经营机制创新与合作金融立法
一、经典意义上的合作金融与全球合作金融制度演变
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异化与分化: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
三、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制度演进的基本争议和内在制度缺陷
四、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体系的制度创新模式
五、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的制度安排与立法框架借鉴
六、本章结论:中国合作金融的初步立法制度框架设想
第四章 农村民间金融的运作机制、经济绩效与规范化法律体系研究
一、民间金融的存在形式及其运行机制
二、民间金融存在的利弊:一般性分析
三、民间金融的经济绩效:实证分析
四、民间金融与风险防范
五、我国台湾地区对民间金融的规范化经验借鉴
六、我国民间金融规范化的立法框架
第五章 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创新与法律框架
一、农村政策性金融的逻辑起点
二、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面临的业务需求
三、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供给现状分析
四、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创新构想:布局创新
五、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创新构想:模式创新
六、本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六章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模式、风险控制机制与立法监管框架:国际比较视角
一、引言:小额信贷机构的监管框架与国际实践
二、小额信贷机构的审慎监管及其监管工具
三、国外小额信贷监管模式比较研究(一):印度和其他南亚国家
四、国外小额信贷监管模式比较研究(二):拉美地区
五、我国小额信贷立法和监管框架的初步设想
第七章 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制度创新――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一、引言:大型商业银行回归县域金融的利与弊
二、农行改制:管理体制创新与治理结构变革
三、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运作模式与风险控制
四、后股改时代:农行企业文化转型和差异化竞争战略
五、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与信贷管理
六、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中的五大合作机制构想
七、本章结论: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重在模式创新
第八章 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金融创新与立法监管体系研究
一、农村金融市场开放的法律框架与绩效:央行和银监会比较“
二、产权和治理结构约束、隐性担保与村镇银行信贷行为
三、民间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地位与商业化趋势
四、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发展模式与监管法律框架
五、其他新型农民信用组织的发展及其法律规范与创新
六、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制度约束
七、本章结论:农村社区银行模式的制度构想
八、本书结论:主要观点、对策建议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