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刑事法评论

刑事法评论

  • 字数: 86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无 著
  • 出版日期: 2013-12-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3716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74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刑事法评论》从第1卷至今,已经延续了16年,这种坚持对于一个刊物来讲实属难能可贵,对于主编陈兴良教授而言,更能体现其非同一般的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
本卷为第33卷,全书有"域外视野"、"域外传译"、"刑法学人"、 "专题研究"四个板块,共收入24篇论文,大多为博士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所作,其清新的文笔、前卫的观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为本书增添了一股蓬勃的朝气。
作者简介
陈兴良,1957年生,浙江义乌人。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84年12月和1987年12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专业,分别获法学硕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1984年12月至1997年12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教;1998年1月至今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
目录
主编絮语/陈兴良
客观归责研究
刑法中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研究/李波
一、规范保护目的理论概述
二、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发展脉络
三、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核心概念
四、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的体系性地位
五、反对意见及注意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界限
六、结语
被害人特殊体质案件中死亡结果的归责问题/孙运梁
引言
一、被害人特殊体质伤害案件中因果关系认定的乱象
二、被害人特殊体质伤害案件域外的考察及其启示
三、以客观归责理论解决被害人特殊体质案件中死亡结果的归责
四、结语
被害人自我答责的理论根基探析/马卫军
一、问题的提出
二、自我答责的法哲学根据――自我决定及其实现的自由
三、被害人自我答责的解释论根据
四、结论
德国刑事判决书研究
德国波恩州法院关于一起故意杀人未遂案的判决书/冯 军译
三阶层的定罪逻辑及其背后的理论梳理
――基于对一份德国判决书的解读/蓝娴
一、三阶层的定罪逻辑考察
二、三阶层体系的定罪特点――逻辑性
三、小结
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与刑事判决书的对接
――以德国波恩州法院关于一起故意杀人未遂案的判决书为视角/简 爱
一、讨论背景:体系意识与问题意识
二、文本分析:以三阶层的具体判决书为中心
三、反思对象:四要件理论的功能性不足
四、发展方向:从四要件到三阶层
论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罪的竞合关系/陈逸群
一、问题的提出:模糊的杀伤关系与混乱的竞合论
二、故意杀人未遂与伤害罪:竞合关系是否确实存在?
三、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罪之间不构成想象竞合
四、故意杀人未遂与故意伤害罪之间构成法条竞合说
五、对本案判决的检讨
六、中国语境下的思考
间接故意以及犯罪承接理论的批判性反思/郭小龙
一、问题的提出
二、间接故意的中德比较
三、承接理论批判的反思
犯罪动机的概念廓清以及体系性地位初探
――基于德国刑法典第21l条谋杀罪的研究/李权
一、引言:案情梳理与问题的提出
二、犯罪动机的概念廓清:类型化前后的比较
三、体系性地位考察:纯正的态度特征
四、回归体系:具有主观要素的行为构成的体系化
五、余论与启示:再论判决书
……
悼念西田典之先生
讲演
个案研究
域外视野
域外传译
专题研究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