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彩色画报记录的中国(1850-1937)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彩色画报记录的中国(1850-1937)

● 400张海外罕见彩色版画+20万字西方一线记者现场报道! ●中国最早的全景式彩色影像记录首度全译出版! ●世界五大档案馆和知名个人博物馆纷纷视为珍宝的绝版彩色石印版画终获出版!
  • 字数: 4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 作者: 赵省伟 李小玉 编译 著
  • 出版日期: 2015-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8202829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537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400张海外罕见彩色版画+20万字西方一线记者现场报道 ★ 中国最早的全景式彩色影像记录首度全译出版 ★ 世界著名博物馆均未集齐的绝版彩色石印版画终获发行
内容简介
赵省伟、李小玉编著的《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彩色画报记录的中国1850-1937上下)》收录《小巴黎人报》《小日报》等法国报纸所刊彩色石印版画近400张,及原刊报道20万字。这些弥足珍贵的西方一线记者的图文报道,不仅填补了中国早期影像历史的诸多空白,而且对于我们新闻出版和版画的学术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版本价值。
作者简介
赵省伟,厦大历史系毕业,文史类图书策划,策划有《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1842―1873》《容忍历史不完美》《家世》等书。
目录
出版说明
兼听则明
它使欧洲更好地了解了中国
上册
1850
中国皇帝(道光皇帝)
1861
咸丰皇帝(中国当今圣上咸丰皇帝)
中国皇后(咸丰皇帝的老婆)
1869
中国使团在巴黎(1月4日抵达巴黎的中国使团全体工作人员)
1884
与中国和解
1884年8月法国画刊刊载的马尾海战的画面
1890
1890年2月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刊载的台湾汉族与“原住民”同欢的场景
1890年3月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刊载的台湾“原住民”与西方人接触的画面
1890年3月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刊载的在台湾探险的英国旅行家
1891
中国的大屠杀
清朝的民族主义
1893
中国对基督徒的新一轮屠杀
1894
甲午中日战争(首尔骚乱)
甲午中日战争(一艘清朝军舰被日军击沉)
一名法国海关检查员被中国人谋杀
一幅日本画(一名日本军官夺取清军旗帜)
1895
甲午中日战争(上海城门)
中国皇帝接见法国大使施阿兰
光绪帝接见外国使。出自1901年德国版图书《中国志》。
光绪皇帝的新雪橇(在北海花园滑雪橇的光绪皇帝)
法国将军卡雷尔被黑旗军俘虏
1896
法国的宾客们(清朝杰出使臣李鸿章总督)
李鸿章
李鸿章烟卡
1897
在中国
1898
在中国(国王和……皇帝们的蛋糕)
日本漫画家笔下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中国本土宗教信徒于永安州殴杀法国传教士苏安宁及两名教徒
黑旗军起义
一次中国暴动(清朝正规军与黑旗军之间的争斗)
1899
P.维克托兰殉难
两位法国军官在广州湾遇刺
1900
法军与清军交战(广州湾战役)
义和团
庚子事变(义和团)
……
下册
摘要
序:兼听则明 前些天,省伟发来《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小巴黎人报〉记录的 中国 1884—1937》书稿,希望我写几句读后感。 省伟几年来围绕“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为主题做了好几本书,《遗失 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 1842—1873》《西洋镜: 海外史料看甲午》等均取得了不俗成绩,既受一般读书界欢迎,又受专业研 究者重视。这些书图文并茂,为读者提供了先前不曾见过的精美历史图片, 又因当时西方人的特殊视角,为我们今天重建近代中国历史记忆提供了一个 可参考的坐标。至少在新材料积累上,这些书均属于傅斯年“上穷碧落下黄泉” 所期待找回来的那些东西。近代中国去古未远,许多史料尤其是西人遗留的 史料,因为历史原因,积聚很少,翻译出版的更少。这是“遗失在西方的中 国史”系列大卖的根本原因。 这部书稿延续先前几个读本的优点且有所改进,依据法国当年的《小巴 黎人报》《小日报》,选择彩色石印版画、彩色照片等近四百幅,并编译原 刊随图文字数十万字,比较全面、形象地展示了 1884 年中法战争以来法国 人对中国的观察、记录与想象。 书稿收录的图片精美绝伦,在已有摄影技术的条件下,依然由那些战地 记者利用传统手法速写历史故事。这些弥足珍贵的图片,形象地再现了近代 中国丰富多彩的历史道路,用艺术手法记录了那些重大历史事件和民众日常 生活中不起眼的俗人俗事,填补了近代中国早期影像诸多空白,既是近代中 国政治史、艺术史研究的参考资料,又是近代中国生活变迁最实在、最形象 的记录。 书稿所收版画的作者别出心裁画出来的晚清人物栩栩如生,来自底层生 活的情形我们过去见到的并不多,不太好验证。我过去看过不少晚清政治人 物的照片、画像,但与此书中政治人物画像相比对,必须承认艺术就是艺术, 艺术的夸张相对于呆板的图片,显得格外有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比如 这部书中的慈禧太后、光绪帝、端王、李鸿章等人的形象,都与中国方面留存的形象有巨大差异,由此可以感受到法国人审美目光的独特和别具风采: 几张李鸿章的漫画像,将西方人眼中一个充满智慧、善用阴谋的东方政治家 表现得淋漓尽致;至于慈禧太后漫画像,也能从中看到法国人对那个东方女 主的想象及法国人的审美情趣。 近代中国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上不曾遇到的大变革时期。一百多年 前的中国,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农业文明,没有城市,没有工业,没有四民 社会之外的新阶级、新阶层。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学习西方,又经 历了一系列挫折、磨难,应该承认,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面貌根本改变, 中国的工业不仅有了自己的完整体系,而且成为世界工厂。一百多年前的中 国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他们的子孙会成为世界日常需求的供应者。至于 城市,一百多年前,中国没有一座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 临安,虽然也是消费型城市,但缺少近代气息。直至外国势力东来,近代城 市渐渐随着外国资本和铁路而兴起。今天,中国的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再有 若干年,当中国城乡人口比例与世界平均值接近时,中国的活力、能力会更 不一样。 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就是一个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进入中国的双向运动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有亏有赚,但如果结账,还是净盈余。这是我们 回望近代中国历史时应该感恩世界的理由。 当然,在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进入中国的运动中,也有冲突、冲撞、战 争和牺牲。这些历史教训我们也应该记住,不要让悲剧重演。记住教训,不 是传承仇恨,而是应该弄清历史真相,弄清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既然近代中国是个双向运动,那么历史的记录就不会少于两个以上的版 本。但在过去很多年,由于中国自身的特殊性,我们很多时候只看了自己的 账本,没有看到或不愿意看到对方乃至第三方的账本。还原历史,弄清真相, 就必须超越狭隘的民族或国家立场,以超越性的立场重新审视过去所发生的 纷争,从中悟出今人值得汲取的教训。如果从这个出发阅读这部著作,我们 很容易体会到近代中国与世界诸多冲突可能远非过去一方面说得那样阴森、 郁闷、不可思议。 比如义和团战争,这部书就提供了很不一样的观察视角。法国在中国的 传教士最多,开始传教的时间也最早,义和团战争的起源也与法国大主教樊 国梁的报告密切相关。至于八国联军出兵中国,更是法国公使一手促成,因 而这部书的记录,可以与中方相关记录比照,由此可以发现一系列问题都值 得重新检讨。 历史是已经消逝的过去,历史的观察在人类大同之前一定会有民族国家 的立场。这是毫无疑问的。但真相毕竟是真相,真相不会因为言说而改变或 不存在。从民族或国家立场看,历史犹如风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 低各不同”;又如盲人摸象,每一个人都觉得摸到了真相,其实可能只摸到 了大象的某一个部分。重建历史真相需要超越性的立场,更需要动手动脚找 材料,只有充分占有绝大多数史料,我们才有可能说自己的写作、言说向真 相逼近了一步。 这是一部好书,值得推荐。 马勇 2015 年 9 月 17 日星期四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