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飞行程序设计

飞行程序设计

  • 字数: 399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戴福青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8-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21319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3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传统飞行程序设计和PBN程序设计两部分。靠前章至第九章为传统程序设计部分,第十章至第十六章为PBN程序设计部分。本书在讲述飞行程序设计准则的同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例题,以加深读者对设计准则的理解。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熟悉和了解飞行程序设计的原理和准则,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本书可作为航行情报及其他专业方向飞行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飞行程序设计人员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戴福青,教授,硕士研究生学历。1983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1983年8月至今,在中国民航学院任教。其中,1996年公派赴法国国立民航大学留学,获航空运营专业硕士学位。先后担任航空情报服务、航图、飞行程序设计、空域规划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从事空域规划、空管发展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累计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第一部分传统导航程序设计
第1章绪论3
1.1飞行程序设计的概念3
1.1.1飞行程序设计的准则3
1.1.2飞行程序的类型及结构4
1.1.3飞行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影响因素9
1.1.4飞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11
1.1.5飞行程序设计的工作任务12
1.2飞行程序设计的参数12
1.2.1航空器的速度12
1.2.2与风相关的参数15
1.2.3计量单位18
1.3终端区定位点及定位容差18
1.3.1导航容差19
1.3.2终端区定位点的实际应用23
1.4超障保护区和超障余度25
1.4.1超障保护区25
1.4.2超障余度26
1.4.3程序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27
1.5最低扇区高度(MSA)27
1.5.1扇区的范围及划分方法27
1.5.2最低扇区高度的确定28
1.5.3相邻电台使用联合扇区28
第2章离场程序设计29
2.1概述29
2.2直线离场29
2.2.1航迹设置要求29
2.2.2保护区绘制方法30
2.2.3障碍物鉴别面(OIS)33
2.2.4最小超障余度(MOC)和程序设计梯度(PDG)34
2.3转弯离场35
2.3.1指定高度/高转弯离场35
2.3.2指定点转弯离场39
2.4全向离场44
2.4.1转弯起始区44
2.4.2转弯区45
2.4.3障碍物鉴别45
第3章航路设计47
3.1航路设置的基本原则47
3.2VOR航路47
3.2.1确定保护区的基本原则47
3.2.2导航系统使用精度48
3.2.3保护区的确定49
3.2.4超障余度52
3.2.5最低航路高度(MEA)52
3.3NDB航路52
3.3.1导航系统使用精度52
3.3.2保护区的确定53
第4章非精密直线进近程序设计55
4.1进近程序的结构和模式55
4.1.1进近程序的航段结构55
4.1.2进近程序的模式56
4.2进场航段设计59
4.2.1航迹设置59
4.2.2保护区绘制方法60
4.2.3超障高度/高(OCA/H)的计算62
4.2.4下降梯度的要求63
4.3起始进近航段设计63
4.3.1航迹设置63
4.3.2保护区绘制方法64
4.3.3超障高度/高(OCA/H)的计算67
4.3.4下降梯度67
4.4中间进近航段设计67
4.4.1航迹设置67
4.4.2保护区绘制方法68
4.4.3超障高度/高(OCA/H)的计算70
4.4.4下降梯度71
4.5最后进近航段设计71
4.5.1航迹设置71
4.5.2保护区绘制方法72
4.5.3超障高度/高(OCA/Hf)的计算73
4.5.4下降梯度75
4.5.5最后进近定位点的佳位置75
4.5.6梯级下降定位点76
4.5.7计算超障高度/高时可以不考虑的障碍物76
4.5.8VSS目视航段保护77
4.6目视盘旋程序设计78
4.6.1航迹对正79
4.6.2目视盘旋区79
4.6.3超障余度80
4.6.4不考虑超障余度的目视盘旋区81
第5章非精密复飞程序设计82
5.1复飞航段的结构及复飞的类型82
5.1.1复飞点(MAPt)及其容差区83
5.1.2过渡容差(X)84
5.2直线复飞84
5.2.1航迹设置84
5.2.2保护区85
5.2.3超障余度87
5.3转弯复飞88
5.3.1指定高度/高转弯复飞88
5.3.2立即转弯复飞93
5.3.3指定点转弯复飞94
第6章基线转弯程序设计98
6.1起始进近航段98
6.1.1航迹设置98
6.1.2保护区99
6.1.3超障余度及超障高度/高的计算104
6.1.4下降率104
6.2中间进近航段105
6.2.1航迹设置105
6.2.2保护区105
6.2.3计算出航时间106
6.3最后进近航段107
6.3.1保护区107
6.3.2超障余度107
6.3.3下降梯度108
6.3.4梯级下降定位点108
第7章直角航线程序及等待程序设计109
7.1直角航线程序109
7.1.1直角航线程序的结构109
7.1.2直角航线进入程序110
7.2直角航线模板110
7.2.1基本参数110
7.2.2模板的绘制及计算111
7.3直角航线保护区117
7.3.1基本保护区117
7.3.2全向进入保护区117
7.3.3保护区的缩减119
7.3.4反向和直角程序的简化保护区画法121
7.4等待程序设计122
7.4.1等待航线的形状与有关术语122
7.4.2进入程序123
7.4.3等待程序航空器的指示空速124
7.4.4超障余度125
第8章ILS精密进近程序设计126
8.1概述126
8.1.1仪表着陆系统的组成及其布局126
8.1.2对仪表着陆系统性能的要求127
8.1.3ILS进近程序结构127
8.2精密航段障碍物的评价128
8.2.1障碍物限制面128
8.2.2使用基本ILS面评价障碍物132
8.2.3使用OAS面评价障碍物134
8.3确定精密航段的最低超障高(OCHPS)139
8.3.1评估障碍物139
8.3.2分析复飞障碍物139
8.3.3计算精密航段的OCHPS140
8.3.4精密航段OCHPS的计算举例141
8.4起始进近航段144
8.5中间进近航段145
8.5.1航迹设置145
8.5.2保护区145
8.5.3起始进近为反向或直角航线的中间进近区147
8.6精密航段后的复飞148
8.6.1确定起始爬升点的位置148
8.6.2直线复飞148
8.6.3转弯复飞149
8.7只有航向台或ILS下滑台不工作152
8.7.1总则152
8.7.2中间进近152
8.7.3最后进近航段153
8.8航向台偏置154
8.8.1航向道偏离跑道中线的使用154
8.8.2总体布置154
8.8.3超障余度154
第9章推测(DR)航迹程序设计155
9.1总则155
9.1.1作用155
9.1.2程序设计使用的参数155
9.1.3航迹结构156
9.2U型推测航迹程序156
9.2.1航迹设置156
9.2.2保护区158
9.3S型程序159
9.3.1航迹设置159
9.3.2保护区160
第二部分PBN程序设计
第10章基于性能导航基本概念165
10.1基于性能导航发展165
10.1.1区域导航(RNAV)165
10.1.2所需导航性能(RNP)166
10.1.3基于性能导航(PBN)166
10.1.4空域概念的革新167
10.2导航系统与性能要求168
10.2.1定位方式168
10.2.2机载设备169
10.3PBN可用的导航规范173
第11章PBN程序航迹设计的特殊要求176
11.1航路点及航段要求176
11.1.1航路点类型与命名176
11.1.2航路点精度与误差177
11.1.3航段长度178
11.2航径终止码181
11.2.1航径终止码的概念181
11.2.2PBN程序可用的航径终止码183
11.2.3航径终止码的应用185
11.2.4使用各航径终止码所要求提供的数据187
第12章基于GNSS的离场程序设计188
12.1直线离场程序设计188
12.1.1航迹设置188
12.1.2保护区188
12.1.3超障与爬升梯度计算192
12.2指定点转弯离场程序设计192
12.2.1航迹设置要求193
12.2.2保护区193
12.2.3超障与爬升梯度计算198
12.3指定高度转弯离场程序设计198
12.3.1航迹设置要求198
12.3.2保护区198
12.3.3超障与爬升梯度计算201
12.4固定半径(RF)转弯离场程序设计202
12.4.1航迹设置与参数202
12.4.2保护区203
12.4.3障碍物评估205
第13章基于GNSS的非精密进近程序设计207
13.1进近类型207
13.2T型、Y型设计概念与终端区进场高度207
13.3.1T型、Y型设计概念207
13.3.2终端区进场高度209
13.3PBN进近程序设计213
13.3.1航迹设置213
13.3.2保护区214
13.3.3超障评估与下降梯度计算220
13.4非精密复飞程序设计221
13.4.1复飞点要求221
13.4.2航迹设置221
13.4.3保护区221
第14章气压垂直导航(Baro-VNAV)程序设计225
14.1Baro-VNAV的原理225
14.2APV航段及障碍物评估面226
14.2.1APV航段航迹设置226
14.2.2APV航段障碍物评估面(OAS)229
14.3APV航段OCH的计算232
14.3.1障碍物分类232
14.3.2进近障碍物OCH的计算方法233
14.3.3复飞障碍物OCH的计算方法233
14.3.4HL对机场标高和非标准垂直航迹角的修正234
第15章DME/DMERNAV程序设计235
15.1设备要求235
15.1.1机载设备要求235
15.1.2地面设备要求235
15.2DME/DME导航离场航路点精度及半宽计算236
第16章RNAV等待程序设计238
16.1PBN等待类型238
16.1.1航路点等待239
16.1.2区域等待239
16.2航路点等待保护区绘制239
16.2.1模板构建239
16.2.2基本保护区构建240
16.2.3进入保护区构建241
16.3最低等待高度的计算241
参考文献24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