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络舆情分析师教程

网络舆情分析师教程

  • 字数: 29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作者: 无 著
  • 出版日期: 2014-04-01
  • 商品条码: 97871212255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9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2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国社会已经走进“大众麦克风”时代。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学会通过网络平台传达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诉求,使用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维护自身利益。在网络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由无数网民构成的网络舆论场,网络舆论场的诞生和发展逐渐瓦解、破坏了多年来传统媒体占主导地位的旧舆论格局。舆论格局的剧烈蜕变给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不断涌现的网络舆论热点,在改变着中国社会舆论格局的同时,也催生了舆情分析师这一崭新的职业。但是,一位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舆情监测入门虽然容易,但需要把握政府和企业发展的脉搏,了解它们在社会转型期的“痛点”和“痒处”,精确研判网络舆论的发生、发酵和消解的拐点,及时提供应对建议,在具备相应技术的同时,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足够的判断力。一边是汹涌的网络舆论大潮,一边是熟悉网络技术、舆情和危机应对专业人才的缺乏,因此,舆情分析师目前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争相引进和培养的“香饽饽”。
作者简介
  薛大龙,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注册信息系统监理工程师、注册通信系统监理工程师、2006年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任职经历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通信工程监理部总经理、北京赛迪信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国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等,参与多个大型信息系统项目并担任项目总监或总监代表,具有丰富的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和监理经验,著或主编出版计算机著作。
目录
第1章 网络舆情的概况与背景1
1.1 舆情、网络舆情与网络舆论1
1.1.1 舆情概念1
1.1.2 网络舆论2
1.1.3 网络舆情2
1.2 引起网络舆情频发的“导火索”3
1.2.1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给力”3
1.2.2 民意需求是舆情形成的动力源头4
1.2.3 微博的快速崛起成为网络舆情热点的重要推动力量4
1.2.4 网络舆情成为政府工作的得力助手5
1.3 深入揭示网络舆情5
1.3.1 不可忽视的舆情力量5
1.3.2 网络舆情需要引导6
1.3.3 重视网络舆情,加强网络监管6
1.3.4 科学应对网络舆情化解社会矛盾7
1.3.5 警惕网络舆论“引爆”公共事件8
第2章 网络舆情的认识和探析9
2.1 网络舆情初探9
2.1.1 我国网民的结构特征9
2.1.2 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10
2.1.3 网络舆情形成和发展的周期12
2.2 网络舆情发展的趋势研判12
2.2.1 网络舆情成为热点事件发展的独立源头和重要推手12
2.2.2 新意见阶层迅速崛起,意见领袖影响巨大,作用突出13
2.2.3 网民数量的快速递增和网络新媒体的应用,为网络舆情的形成和发展
拓展了空间14
2.2.4 政府部门积极应对和正面利用网络舆情14
2.2.5 网络成为不法分子传播虚假信息、煽动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的工具16
2.3 网络舆情中的负面因素亟需关注17
2.3.1 充斥在网络舆情中的网络谣言需要综合治理17
2.3.2 网络舆情中炒作和非理性因素值得关注18
2.3.3 网络舆情中网络暴力和非法因素不容忽视19
第3章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系23
3.1 网络舆情发生的源头23
3.1.1 官方舆论和坊间舆论的博弈24
3.1.2 网络媒体的“倒逼机制”25
3.1.3 网络时代“人人皆是记者”26
3.2 网络舆情发展的推进27
3.2.1 舆情的散播阶段27
3.2.2 舆情的集聚阶段27
3.2.3 舆情的热议阶段28
3.2.4 舆情的流行阶段28
3.3 网络舆情平息的终结29
3.3.1 网络舆论自有其发展演变规律29
3.3.2 相关主体积极处置,加速舆情终结30
3.3.3 掌握终结网络谣言的“武器”30
第4章 舆情研判与应对点评33
4.1 网络舆情的发展周期33
4.1.1 舆情发生阶段33
4.1.2 舆情发酵阶段33
4.1.3 舆情发展阶段34
4.1.4 舆情高峰阶段34
4.1.5 舆情衰退阶段34
4.1.6 舆情反馈阶段34
4.2 网络舆情的研判方法35
4.2.1 重要性35
4.2.2 宏观研判的分类35
4.2.3 网络舆情的研判方法36
4.3 政务舆情应对指标解析38
4.3.1 政府响应39
4.3.2 信息透明39
4.3.3 政府公信力40
4.3.4 动态反应40
4.3.5 行政问责41
4.3.6 网络技巧41
4.3.7 善后处理42
4.4 企业舆情应对指标解析43
4.4.1 企业响应43
4.4.2 第三方响应43
4.4.3 信息透明44
4.4.4 企业公信力44
4.4.5 动态反应44
4.4.6 企业问责45
4.4.7 网络技巧45
4.4.8 善后处理45
4.5 网络舆情应对经验教训46
4.5.1 舆情应对经验46
4.5.2 舆情应对教训47
4.5.3 舆情应对建议47
第5章 舆情分析工作体系49
5.1 网络舆情分析师介绍49
5.1.1 概念49
5.1.2 网络舆情分析师的级别51
5.2 网络舆情的工作机制52
5.2.1 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性52
5.2.2 网络舆情传播和引导机制53
5.2.3 网络舆情引导操作流程56
第6章 网络舆情汇集59
6.1 汇集网络舆情信息的作用59
6.1.1 了解社情民意,加强政府服务功能59
6.1.2 加强网络舆情收集、推进反腐倡廉工作60
6.1.3 遏制虚假、不良信息的传播61
6.2 汇集网络舆情有哪些渠道62
6.2.1 目前重要的网络舆情汇集渠道62
6.2.2 利用网络渠道,倾听民声、民意65
6.3 网络舆情汇集机制的建立65
6.3.1 网络舆情收集的含义66
6.3.2 机制的定义66
6.3.3 舆情信息收集机制66
6.3.4 舆情信息收集机制必须具备的要素66
6.3.5 网络舆情收集遵循的原则68
6.3.6 舆情收集的措施69
6.3.7 充分把握网络舆论双刃剑的特点71
第7章 舆情分析73
7.1 舆情分析概述73
7.1.1 舆情分析73
7.1.2 目的74
7.2 舆情分析遵循的原则75
7.2.1 客观公正性原则75
7.2.2 科学规范化原则75
7.2.3 全面准确精确原则76
7.3 舆情分析方法技术与案例77
7.3.1 实证分析法77
7.3.2 内容分析法79
7.3.3 比较分析法81
7.3.4 舆情分析系统82
7.3.5 舆情分析报告85
7.4 舆情预警方法环节与案例90
7.4.1 舆情预警90
7.4.2 预警机制90
7.4.3 案例:民政舆情预警机制92
第8章 舆情引导93
8.1 为什么要进行网络舆情引导93
8.1.1 概念93
8.1.2 网络舆情引导的意义93
8.2 网络舆情引导的方法95
8.2.1 提高对网络舆情的认知能力95
8.2.2 可预见性新闻事件的舆论引导95
8.2.3 非可预见性新闻事件的舆论引导96
8.2.4 增强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引导98
8.2.5 适当发挥网络舆论领袖的引导作用98
8.3 网络舆情引导的沟通98
8.3.1 重要性98
8.3.2 沟通的对象99
8.4 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制度的构建99
第9章 突发事件与应急事件101
9.1 突发事件的影响与处理101
9.1.1 突发事件的定义101
9.1.2 突发事件的特征101
9.1.3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影响102
9.1.4 舆情突发事件的处理102
9.1.5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重要意义103
9.2 应急事件的影响与处理104
9.2.1 应急事件的特征104
9.2.2 网络舆情应急事件的影响104
9.2.3 网络舆情应急事件的处理原则105
9.3 做好舆情应急事件管理的重大意义105
9.3.1 减少应急事件造成的损害105
9.3.2 减少舆情应急事件的处理时间106
9.3.3 增强政府的公信力106
9.3.4 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06
9.4 舆情应急事件管理的预防和应对措施107
9.4.1 加强动态监测107
9.4.2 加强沟通协调107
9.4.3 及时快速反应107
9.4.4 加强应急宣传108
9.4.5 做好信息公开108
9.5 建立舆情应急事件的有效机制108
9.5.1 加强组织领导108
9.5.1 建立相关制度109
9.5.3 加强网络立法109
9.5.4 建设广泛联系的工作网络109
9.5.5 建立外延协作机制110
第10章 群体性事件111
10.1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111
10.1.1 群体性事件的方式111
10.1.2 群体性事件的特征112
10.1.3 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点113
10.2 群体性事件的预防115
10.2.1 群体性事件原因分析115
10.2.2 群体性事件的预防116
10.3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118
10.3.1 刚萌生时化解和处置机制的构建118
10.3.2 发生后化解和处置机制的构建119
10.4 群体性事件的应对120
10.4.1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社会表现120
10.4.2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121
10.4.3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122
第11章 典型事件舆情案例分析125
11.1 麦当劳事件舆情分析125
11.1.1 事件内容描述125
11.1.2 事件发展进程125
11.1.3 事件分析点评125
11.1.4 舆情应对点评126
11.2 家乐福事件舆情分析127
11.2.1 事件内容描述127
11.2.2 事件发展进程127
11.2.3 事件分析点评128
11.2.4 舆情应对点评128
11.3 中国电信事件舆情分析129
11.3.1 事件内容描述129
11.3.2 事件发展进程129
11.3.3 事件分析点评129
11.3.4 舆情应对点评130
第12章 典型类型舆情案例分析131
12.1 安全生产类131
12.1.1 典型舆情案例131
12.1.2 典型舆情分析131
12.2 环境保护类132
12.2.1 典型舆情案例132
12.2.2 典型舆情分析133
12.3 食品安全类133
12.3.1 典型舆情案例133
12.3.2 典型舆情分析134
12.4 产品质量类135
12.4.1 典型舆情案例135
12.4.2 典型舆情分析135
12.5 市场行为类136
12.5.1 典型舆情案例136
12.5.2 典型舆情分析136
12.6 社会影响类137
12.6.1 典型舆情案例137
12.6.2 典型舆情分析138
第13章 我国舆论引导监督相关法律法规141
13.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141
13.2 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142
13.3 其他涉及网络管理的相关条例规定145
第14章 如何成为网络舆情分析师163
14.1 获取网络舆情分析师证书163
14.1.1 网络舆情分析师是什么163
14.1.2 网络舆情分析师证书164
14.2 获取计算机信息技术证书166
14.2.1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介绍166
14.2.2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证书168
14.2.3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证书169
14.2.4 信息系统监理师证书170
附录 2010年-2013年网络流行语测试试题及参考答案173
一、2010年网络流行语测试试题及参考答案173
二、2011年网络流行语测试试题及参考答案175
三、2012年网络流行语测试试题及参考答案177
四、2013年网络流行语测试试题及参考答案179
参考文献18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