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基础(21世纪师范院校计算机实用技术规划教材)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基础(21世纪师范院校计算机实用技术规划教材)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沈志兴、马金标、穆杰、于春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0-06-01
  • 商品条码: 9787302209119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基础》:21世纪师范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规划教材
教学目标明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学方法灵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优选,强调计算机在各专业中的应用
教学模式完善,提供配套的教学资源解决方案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组网技术、网络操作系统概述、WindowsServer2003应用技术基础、网络互连技术、网络安全与管理、Internet与应用、局域网常见故障及维护,并在附录里对一些知识点做了必要的补充。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 理论基础与技能讲解
1.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功能
1.1.3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1.1.4 网络协议
1.1.5 网络体系结构
1.1.6 IP地址管理与子网划分
1.2 应用案例与实践
1.2.1 寝室对等网络的组建
1.2.2 子网的划分与IP地址设置
1.2.3 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本章小结
本章练习

第2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2.1 局域网基础
2.1.1 局域网技术概述
2.1.2 局域网的基本组成
2.1.3 局域网的层次模型与标准
2.1.4 传输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2.2 局域网组网技术
2.2.1 以太网组网技术
2.2.2 交换局域网
2.2.3 虚拟局域网
2.2.4 无线局域网
2.3 综合布线与传输介质
2.3.1 综合布线系统
2.3.2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原则
2.3.3 网络传输介质
2.4 应用案例与实践
2.4.1 局域网的组建
2.4.2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
2.4.3 WindowsServer2003打印共享的设置
本章小结
本章练习

第3章 网络操作系统简介
3.1 网络操作系统理论基础
3.1.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3.1.2 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
3.1.3 Windows2000操作系统简介
3.1.4 NetWare操作系统简介
3.1.5 UNIX操作系统简介
3.1.6 Linux操作系统简介
3.2 应用案例与实践
3.2.1 WindowsServer2003的安装与基本配置
3.2.2 RedHatLinux9.0的安装
本章小结
本章练习

第4章 WindowsServer2003应用基础
4.1 WindowsServer2003用户与组管理
4.1.1 本地用户账号管理
4.1.2 本地组账号管理
4.2 使用NTFS文件系统管理文件
4.2.1 NTFS文件系统和权限介绍
4.2.2 NTFS权限使用规则
4.2.3 设置NTFS权限
4.2.4 磁盘配额的配置
4.3 活动目录简介
4.4 活动目录安装
4.4.1 第一台控制器的建立
4.4.2 添加额外的域控制器
本章小结
本章练习

第5章 网络互连技术
5.1 理论基础与技能讲解
5.1.1 网络互连概述
5.1.2 网络互连设备
5.1.3 网络互连协议
5.2 应用案例与实践
5.2.1 路由器的配置
5.2.2 家庭宽带路由的配置
5.2.3 局域网接入Internet
本章小结
本章练习

第6章 网络安全与管理
6.1 理论基础与技能讲解
6.1.1 网络安全的概念与威胁
6.1.2 网络安全技术简介
6.1.3 防火墙
6.1.4 数据备份与恢复
6.2 应用案例与实践
6.2.1 天网防火墙的应用与配置
6.2.2 网络监控与检测
本章小结
本章练习

第7章 Internet与应用
7.1 Internet概述
7.1.1 认识Internet
7.1.2 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
7.2 Internet的服务与应用
7.2.1 域名系统与URL
7.2.2 Internet提供的服务
7.3 Internet的接入方式
7.4 应用案例与实践
7.4.1 WindowsServer2003IIS的配置
7.4.2 使用FTP实现文件的上传与下载
本章小结
本章练习

第8章 局域网常见故障及维护
8.1 理论基础与技能讲解
8.1.1 引起网络故障的原因
8.1.2 网络故障的分类
8.1.3 网络故障的诊断
8.1.4 常见网络命令的使用
8.2 应用案例与实践
8.2.1 常见故障与排除
8.2.2 病毒类故障的排除
本章小结
本章练习

附录A 常用网络命令
A1 ping命令的使用技巧
A2 netstat命令的使用技巧
A3 IPConfig命令的使用技巧
A4 ARP(地址转换协议)的使用技巧
A5 tracert、route与nbtstat的使用技巧
A6 其他网络命令
A7 net命令详解

附录B 虚拟机的使用
B1 安装MicrosoftVirtualPC2007
B2 启动与配置MicrosoftVirtualPC2007
B3 在MicrosoftVirtualPC2007上安装操作系统
B4 设置VirtualPC

附录C vi编辑器
C1 vi的基本概念
C2 vi的基本操作
C3 vi命令集
摘要
    /SPX及其兼容协议
    IPX/SPX(InternetworkPacketExchange/SequencedPacketExchange,即网际包交换/N序包交换)协议是Novell公司开发的通信协议集,主要应用于NovellNetWare网络。
    IPX/SPX协议是IPX与SPX协议的组合,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安装方便,同时还具有路由功能,可以实现多网段间的数据通信。其中,IPX协议负责局域网内或局域网间的数据包的寻址与路由,实现数据包的传输,数据传输过程中不负责纠错,且不保证消息的完整性。SPX协议负责数据包传输的完整性。在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中,一般使用NWLinkIPX/SPX兼容协议和NwLinkNetBIOS两种IPX/SPX的兼容协议,即NwLink协议,该兼容协议继承了IPX/SPX协议的优点,更适应Windows的网络环境。
    IPX/SPX协议一般应用于大型网络(比如Novell)和局域网的联网游戏环境中(比如反恐精英、星际争霸)。在Novell网络环境中,使用IPX/SPX协议。在Windows操作系统组成的对等网中,不能使用IPX/SPX协议,而是使用“IPX/SPX兼容协议”。1.1.5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是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数据通信技术是实现网络功能的基础和关键,由于数据通信的类型、方法、场合等各不相同,于是用户在组建网络时所选择的结构、工作方式、网络服务以及网络硬件也会不尽相同,为了实现这些繁杂的网络系统之间的连接和通信,需要对网络进行规范化和结构化,这就是网络体系结构解决的问题。1.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概念
    网络体系结构是为了完成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合作,将计算机互联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层次,规定同层次实体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IJ~g-。将这些同层实体通信协议及相邻层接VI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2.OSI七层参考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eferenceModel),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又称为ISO/IEC7498或X.200建议。OSI并没有提供一个可以实现的方法,它不是一个标准而只是一个制定标准时使用的概念性的框架。该模型将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相互独立地完成特定功能与服务,同时本层又为上层提供服务和支持。OSI七层模型从上往下各层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OSI参考模型如图1-7所示。
    OSI中不同主机之间的相同层次称为对等层,如主机a中的表示层和主机b中的表示层互为对等层、主机a中的会话层和主机b中的会话层互为对等层等。对等层之间互相通信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如通信的内容、通信的方式,人们将其称为协议(protoc01)。将某个主机上运行的某种协议的集合称为协议栈。主机正是利用这个协议栈来接收和发送数据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