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

  • 字数: 138.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作者: 郑毅 主编 著作
  • 出版日期: 2007-07-01
  • 商品条码: 978781116258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60
  • 出版年份: 2007
定价:¥1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规范了行为治疗和学校及家庭环境调整的建议。你可以根据患儿和其家庭情况选择适合孩子的行为和环境治疗。关于系统的父母训练,可能受到父母文化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环境的影响,很难有统一的模式。但是,你可以从本书中获?用的原则,实施一套适合于你自己病人培训技术。
本书参考和借鉴了靠前外近期新研究成果和指导建议,靠前精神药物治疗规程委员会(IPAP)以及美国哈佛医学院的专家也多次提出咨询建议。在格式方面则参照卫生部和高血压联盟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 本书的读者主要是在靠前线服务的精神卫生工作者,包括专科医师、通科医师、综合医院心理科医师、临床社工师以及精神卫生管理人员。
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和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牵头,编写《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
    本《指南》现已完成的是: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相障碍、老年期痴呆和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本《指南》参考和借鉴了靠前外近期新研究成果和指导建议,靠前精神药物治疗规程委员会(IPAP)以及美国哈佛医学院的专家也多次提出咨询建议。
本《指南》的指导思想之一是: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和ADHD的发生和发展,都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的防治必须采取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措施。合适的精神药物治疗对上述疾病有肯定的效果,但是不能忽视也不能偏废心理社会干预。老年期痴呆虽以生物学因素为主,但在干预方面,社会心理干预仍占重要地位。本《指南》的另一指导思想是上述各类精神障碍,都呈慢性或慢性发作性过程,因而需要全病程防治。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采用以人为本的不同措施。
本《指南》的起草委员会,包括来自全国各省市的50余名精神科临床及精神卫生预防管理的专家。老年期痴呆部分,还邀请神经科和老年科专家参与编写和审稿。
  在《指南》的读者主要是在靠前线服务的精神卫生工作者,包括专科医师、通科医师、综合医院心理科医师、临床社工师以及精神卫生管理人员。
目录
1 概念
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现状
2.1  流行病学概况
2.2  我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防治现状和任务
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危险因素
3.1  病因及危险因素
3.2  危害和终生影响
4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诊断
4.1  诊断线索
4.2  病史收集
4.3  临床检查与评估
4.4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4.5  诊断标准与分类
4.6  鉴别诊断
5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共病及诊断
5.1  对立违抗障碍
5.2  品行障碍
5.3  焦虑障碍
5.4  心境障碍
5.5  学习障碍
5.6  抽动障碍
5.7  特定运动技能发育障碍
5.8  物质滥用
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
6.1  治疗目标
6.2 药物治疗
6.3  非药物治疗
6.4  综合治疗
6.5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
6.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病的治疗
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药物治疗流程
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社会防治
8.1  政策和各部门的支持
8.2  人员培训
8.3  精神卫生的健康教育
8.4  社会防治计划的设计与评估
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的推广和实施
9.1  《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中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预防有关的指标
9.2  加强卫生部门的主导作用,协调多部门共同参与精神疾病防治工作
9.3  推广和培训
9.4  开展普及教育,提高对重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
9.5 多渠道筹集经费,扩大推广范围
9.6  加强信息收集与评估,增强《指南》的指导性
附录
  常用的行为评定量表
  神经心理测验
  ICD-10多动性障碍诊断标准
  CCMD-3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诊断标准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