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证券法的权力分配

证券法的权力分配

  • 字数: 26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沈朝晖 著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6463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1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沈朝晖编著的《证券法的权力分配》研讨的主题是证券法执行中的权力分配问题,包括权力演变、聚集、分散和不同结构的证券法执行权力分配对公司融资的影响。在对证券监管合同主义、证券法地方竞争理论和证券交易所分权理论、强大证监会模式等证券监管权力配置模式进行评述之后,指出中国和美国证券监督管理模式均属于强大证监会模式,经历证券监管权力统一和集中的趋同现象。然而,两国证券监管权力统一集中的原因、过程和所嵌入的社会网络结构有较大不同,证券监管的执法方式有较大差异。本书特别针对中国的情况,搜集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企业发行上市的数据,并结合历史资料与访谈记录等,研究我国证券统一集中监管对公司融资的影响。在国企改革、股票发行配额制取消和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战略改变的背景下,经由证券发行制度改革、证券交易所的控制权上收、证券业的中央与地方的分化、公司股份制改造地方审批权的取消等系统性的制度变迁,中国证券监督管理机构逐步确立在证券监管领域的统一与集中监管地位。全国统一集中监管的证券法权力分配模式对我国公司融资的影响应历史和辩证地看。在积极方面,全国证券统一集中监管者更中性地对待不同所有制公司的证券发行上市申请;中国地方上市竞争的效率增强;随着地方政府的退出,全国证券监督管理部门越来越依靠市场守门人,特别是证券业的中介守门功能,证券业的角色也发生变化。消极方面则是难以满足中国公司融资的庞大需求。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证券监管的社会网络分析
第二章  发审委与公司融资
第一节  中国如何筛选企业上市
第二节  发审委的实质审核
第三节  选拔程序的议事规则改善
第三章  注册制与核准制之争
第一节  美国证券法中的联邦主义
第二节  通说
第三节  美国本土公司首发的监管:联邦的注册与州的实质审核并行
第四节  香港证监会最终判断拟上市公司的投资风险
第五节  还原域外法律制度的原貌
第四章  全国证券统一监管体制的形成
第一节  问题意识:为什么地方国企申请上市的数量变少
第二节  发现与切入
第三节  全国证券集中监管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上市竞争
第四节  如何检验“地方国企上市需求终结”假说?
第五节  全国证券集中监管体制的形成原因
第六节  “地方政府的名单”
第五章  监管的市场分权理论
第一节  两个十年
第二节  理论脉络:金融监管的地方分权与行政治理理论
第三节  金融监管的市场分权理论
第四节  演化中的行政治理
第五节  差序格局:券商分类监管形成的行政声誉与锦标赛
第六节  为什么契约治理 “混搭”行政治理?
第七节  上市监管地方分权向市场分权的未竟转型
第六章  证券法的地方竞争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上市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平衡日益加剧
第三节  客观的原因与制度变迁的原因
第四节  想象另一种可能:证券法竞争
第五节  本土化:证券法地方竞争的技术路线
第六节  被忽视的地方: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附录A  实地调研与访谈目录
附录B  公开讲座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