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多资产配置

多资产配置

重新定义阿尔法和贝塔,提供全新多类资产配置策略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印)普拉纳·古普塔(Pranay Gupta),(瑞典)斯文 R.斯卡尔舍(Sven R.Skallsjo),(加)李兵(Bing Li) 著;胡超 译
  • 出版日期: 2017-07-01
  • 商品条码: 978711156595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5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过去的15年中,《多资产配置(投资实践进阶)》的三位作者普拉纳·古普塔、斯文 R.斯卡尔舍、李兵将各自在资产配置、金融数学以及组合管理中的经验和技巧总结起来,持续创新,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在投资优选各种类别资产、管理大规模投资组合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书在深入解析传统投资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优选多资产组合管理的新方法。这些方法经过实践检验,确实行之有效。
资产配置是决定组合整体回报的很重要因素。但是当前的投资领域大都更关注个券选择。本书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见,将传统的养老金发起人的资产配置流程纳入一个多策略分析框架中,用一系列方法降低整体风险,并提高分散化效果。本书深入分析了两套经实践检验的流程,作者将这些流程应用到实际的资产配置工作中,同时还提供了多资产组合构建和投资期内尾部风险管理的独特方法。书中提到的每一项工具和技术都是作者在实践工作中运用到的,并且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多资产配置》是当今,乃至未来投资管理行业的经典。
本书解决了以下问题:为什么配置通常只有一种方法,且只针对一个固定的期间?谁说我们需要把阿尔法和贝塔分开来看?传统上对于风险和风险溢价的定义,还适用于多资产投资领域吗?在组合投资管理过程中是否考虑了“真实风险”?在投资时将整个新兴市场独立出来看,是否具有意义?为什么亚洲的主动型管理人业绩远远落后于发达市场的管理人?对于一个策略的回报业绩,你能区分有多少来自投资能力,有多少来自运气吗?支付管理人费用,究竟是促使利益一致,还是导致利益背离?为什么资产管理行业逐渐从多资产策略转向多资产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
普拉纳·古普塔,拥有超过25年的多资产、多策略组合的管理经验,在优选管理总资产规模超过850亿美元,服务的客户包括资产管理人、主权财富基金、保险公司、养老金、捐赠基金以及高净值客户。他目前担任CFA协会研究基金会的投资委员会,并曾获得亚洲很好资产管理人荣誉。
斯文 R.斯卡尔舍,曾供职于Ignis资产管理公司、AGL结构金融公司以及Shell资产管理公司,在任职期间设计并开发了一系列的风险模型。
李兵,是富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总裁,这是一家位于香港的资产管理公司,专门为中靠前地的高净值客户提供投资解决方案。
胡超,特许金融分析师(CFA),金融风险管理师(FRM),具有中国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以及期货从业资格。
胡超先生目前就职于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此前就职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普华永道咨询有限公司。曾负责保险资金海外配置、委外投资策略及管理人选择、投后管理、风险控制及市场研究等,管理资产类别包括境外股票、固定收益以及另类投资等,有着丰富的海外多资产投资管理实践经验。
胡超先生同时是国家二级口译员及笔译员(英语)。本科毕业于靠前关系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美),获得金融学硕士学位。
目录
丛书序
丛书序(英文版)
丛书介绍
译者序
前言
作者简介
第1章 多资产投资问题的介绍
1.1 什么是多资产投资
1.2 传统结构
1.3 从主动型管理到敞口配置的转换
1.4 提升配置结构
1.5 通过建立多资产组合来管理尾部风险
1.6 新兴市场的多资产投资
1.7 从多资产策略到多资产解决方案
1.8 多资产投资业务
第2章 传统的资产配置结构
2.1 传统投资流程
2.2 资产配置流程
2.3 多元化投资的理论
2.4 股票风险溢价和投资期限
2.5 相互独立的资产类别
2.6 组织架构和资源配置
2.7 资产配置需要的能力
2.8 改进的配置解决方案
2.9 对于改进资产配置方案的一些争论
第3章 从主动型管理到敞口配置
3.1 从历史数据看阿尔法和贝塔的合理性
3.2 主动型管理的发展
3.3 贝塔概念的一般化处理
3.4 配置不再以资产类别区分
3.5 主动型投资流程的含义
3.6 投资策略分类
3.7 另类投资的定位
3.8 可转移阿尔法策略被淘汰
3.9 基准投资和灵活贝塔投资策略的定位
3.10 基于敞口框架的风险分析
3.11 按照投资期限长短来进行组织架构建设
3.12 从资产到敞口的转换
3.13 结论
第4章 重新定义多资产配置决策中的风险溢价
4.1 风险和风险溢价框架的现状
4.2 多种资产共存的分析框架
4.3 投资期内的风险
4.4 大类资产配置的风险和回报溢价
4.5 资产类别溢价:我们的理论和传统方法的比较
4.6 资产类别溢价:不同投资期限的影响
4.7 资产类别风险:我们的理论和传统方法的比较
4.8 资产类别风险:不同投资期限的影响
4.9 主权信用风险和风险溢价
4.10 在多资产投资不同情景中的应用
4.11 结论
第5章 多策略配置结构
5.1 配置方法的分类
5.2 多策略框架在配置问题上的应用
5.3 多元化策略的优势
5.4 单配置方法的要求
5.5 多策略配置示例
5.6 结论
第6章 基本面敞口配置方法:经济周期
6.1 被动经济模型
6.2 主动经济方法
6.3 五周期资产配置法
6.4 周期理论中的风险参数
6.5 区分核心和周期性成分
6.6 五周期框架的构成
第7章 系统性敞口配置流程:主动风险预算
7.1 经济周期模型
7.2 货币周期模型
7.3 股票估值的风险调整
7.4 构建一个经调整的风险预算配置策略
7.5 模拟组合表现
7.6 ARB配置策略的效果检验
7.7 回撤管理的应用
第8章 资产配置预测
8.1 资产配置一致预期的数据库
8.2 用一致预期来进行资产配置
第9章 多资产组合的优化
9.1 均值方差理论的发展
9.2 组合配置和绩效评估
9.3 效用最大化的策略
9.4 基金经理的目标
9.5 有效前沿
9.6 最优组合选择
9.7 约束条件
9.8 尾部风险约束
9.9 事件风险
9.10 宏观风险
9.11 市场结构风险
9.12 相关性风险
9.13 最优策略的表达式
9.14 无约束配置
9.15 引入约束条件
9.16 最优组合
9.17 结论
第10章 在多资产组合中管理尾部风险
10.1 实践中的组合管理
10.2 实践中的资产配置
10.3 真正的风险衡量标准:投资期末风险和投资期内风险
10.4 模型的不确定性
10.5 止损规则
10.6 尾部风险的管理
10.7 相关变量说明
第11章 新兴市场的多资产投资
11.1 观察1:新兴市场区域分类不合理
11.2 观察2:新兴市场行业分类不恰当
11.3 观察3:股票指数的持仓集中度
11.4 观察4:主动型管理的潜力
11.5 观察5:主动型管理人的业绩表现
11.6 观察6:过度依赖于单一投资决策
11.7 观察的总结
11.8 新兴市场投资框架的陷阱
11.9 优化的新兴市场投资框架
第12章 资产配置在亚洲股票中的重要性
12.1 投资范围对于组合超额回报的影响
12.2 不同行业的离散程度对于组合超额回报的影响
12.3 资产配置和个股选择的相对重要性
12.4 美国股票池与亚洲股票池的对比
12.5 结论
第13章 多资产策略的执行:主动型还是被动型
13.1 影响主动型-被动型策略选择的投资因素
13.2 投资人的约束要求对于主动型-被动型决策的影响
第14章 敞口风险诊断模型
14.1 传统风险分析方法的缺点
14.2 评估有意风险和无意风险
14.3 多维度风险结构
第15章 管理人报酬对于配置决策的影响
15.1 报酬结构
15.2 管理人约束
15.3 最佳的主动性水平
15.4 业绩分布
15.5 能力的重要性
15.6 主动性水平和管理人年龄
15.7 多个投资期间的影响
15.8 管理合约示例
15.9 结论
第16章 从多资产策略到多资产解决方案
16.1 当前行业转型所处的阶段
16.2 行业功能定位:多资产解决方案
16.3 多资产解决方案供应商的特点
16.4 投资解决方案的定制化因素
16.5 标准操作流程的要求
16.6 业绩归因分析的重要性
16.7 结论
第17章 私人财富管理中的多资产投资
17.1 私人财富多资产投资的症结
17.2 商业模式及组织架构
17.3 当前投资框架
17.4 私人财富多资产投资平台
17.5 根据投资目标进行配置
17.6 只能做多的主动型管理人
17.7 结论
第18章 开展多资产投资业务
18.1 产品结构和定位
18.2 产品的优势和劣势
18.3 产品投资能力
18.4 目标客户群体
18.5 现有投资产品差在哪里
18.6 客户群体:预期及绩效评估
第19章 如何创造更好的业绩:机构投资之间的博弈
19.1 使命和理念: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19.2 分析框架:传统资产类别与风险溢价
19.3 将投资理念与回报驱动因子和组合构建决策结合在一起
19.4 投资治理
19.5 选择委托投资的执行路径
19.6 监督
19.7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前  言在一次访谈中,有人问我:“为什么你想成为一个投资经理?”我的回答是:在投资的世界里面,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任何一件事都会影响你今天将要做的决策,这是独一无二的。这个观点在今天更为正确。    当然,问题在于我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对信息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并且对这些事情如何影响经济以及资产价格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这些观点的差异一方面创造了整个金融市场,另一方面也催生了无数关于“正确”方案的讨论。这些观点的碰撞来自不同的维度:学术和实践,基本面和系统性,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严谨的和随意的,想象的和实践的,回报和风险,或者全球化和本土化。每个人都有支持自己观点的分析方法,但是很少有人去讨论是否有一种框架可以把各种理论集合在一起,进而为投资人提供一种最优的投资解决方案。这就是本书试图解决的一个问题。    多资产投资是一个广泛应用的专业术语,也是任何一个组合都可能会面临的投资问题,它涉及不同地域、不同资产属性、不同行业等几乎所有的金融市场工具。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析往往将我们带往一条充满主观判断的道路,由于没有充分的证据或论断,这一问题的结论也饱受争论。另外一些时候,我们可能会构建一种偏理论的量化框架模型,这并没有太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所有观点都是有根据的,我们相信在多资产投资范围内,对每个细项问题的研究都有可能提供一种解决方案,而这些单一的解决方案往往是偏颇的。    在本书一开始,我们介绍了时下多资产投资的概况。接着,我们详细探讨了那些我们认为可以进一步优化该框架的地方,并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每一章节中,我们都尝试解决某一个特定的问题。我们的目标是,根据我们在管理全球多资产组合方面的经验,提供一种我们认为有效的多资产解决方案。很多时候这些方案侧重于基本面,也有一些方案非常量化。总而言之,我们希望可以描述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方法,这些方法行之有效。本书的目的在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今天你可以从头构建一个多资产投资策略,你应该怎么做?”    在解决多资产投资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审视了该策略的商业表现。当前市场上丰富的多资产投资策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对象,我们可以看看如何开展多资产投资业务,并解决相关的问题,比如管理人薪酬、个人投资者如何进行多资产投资等。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我们附上了韦莱韬睿惠悦投资服务公司的观点,主要是他们如何协助客户解决以上问题。    普拉纳·古普塔(Pranay Gupta)斯文·斯卡尔舍(Sven Skallsjo李兵(Bing Li)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