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明儒礼法学的心性论基础及其现代启示

明儒礼法学的心性论基础及其现代启示

  • 字数: 2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宋大琦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4-12-01
  • 商品条码: 978721207771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9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阳明心学在本体论上挺立心体,在认识论上以心定理,在实践中起到解放了人性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人性泛滥之弊。只注重挺立良知本体,并未在认识论上找到一条通往天理的可循之路。阳明逝后,其后学围绕着如何确立良知而分为各派。刘宗周、黄宗羲融通心、气,以心物互构的方式既保留了主体性又找到了确立客观性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个人权利为核心的礼法重建方案。人们以往的注意力停留于黄宗羲提出的那些具体的社会措施,而其于儒家心学开展现代转型的哲学学理的理论机制是更重要的,它给我们展现了儒家通往现代民主宪政的思辨与实践之路。
作者简介
宋大琦,祖籍辽宁,长于山西,文学硕士、法学博士、哲学博士后,曾为地质队员、个体商户、教师、法官,现为独立学者,网络学刊《新诸子论坛》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太原科技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
目录
自序:寻找现代性法哲学的基石
第一章背景:天道主导的程朱礼法学体系
第一节程朱的礼法学体系
第二节程朱体系的问题
第三节明儒的质疑到重建
第二章源流:早期儒家心性与礼法的阐述
第一节心性源流
第二节性的结构和意义
第三节宋儒的心性与礼法
第三章明代心学萌芽到阳明的良知学
第一节心学从理学中的分化
第二节王阳明的横空出世
第三节从心即理到致良知
第四节对阳明进一步追问
第四章阳明后学寻找良知本体的过程
第一节有“无”与无“有”
第二节王畿的本体与工夫
第三节钱德洪的工夫与本体
第四节归寂派的自有而无
第五节泰州学派的无中生有
第六节阳明学的个体主义特征
第五章天人秩序的重建
第一节气学派的宇宙本体重建
第二节刘宗周的心性本体重建
第三节非主流思想家的突破
第四节黄宗羲的政治秩序重建
第六章合论
第一节心性与礼法
第二节定在的迁移
第三节比较、延伸与现代性启示
第四节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