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传媒新视界:中国传媒发展前沿探索

传媒新视界:中国传媒发展前沿探索

  • 字数: 2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 作者: 喻国明 著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119451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3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传媒业发展的现实逻辑与未来走势
中国传媒业的基本发展逻辑面临转型;传媒发展:要从追求市场占有率到追求个人占有率;传媒竞争:要从“内容为王”到“产品为王”;从“巨内容”到“微内容”:要知道如何从传播“碎片化”的现实中重新构建传播的力量。
严峻的经济形势与中国传媒的“突围”之道
——兼论传媒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词
中国传媒未来的经营形势不容乐观;深化传媒之于社会生活的嵌入度:传媒影响力在社会关系维度上的拓展。
微博:一种蕴含巨大能量的新型传播形态
信息的即时性;信息的共享性;动态信息传播网络。
神经科学(Neuroscience)是使用脑部活动成像技术或其他手段来推测判断人脑工作状况的细节的学科,本项研究所进行的ERP(英文全称event-relatedpotentials,中文名称为“事件相关电位”。
关于恐惧诉求的传播效果的ERP测定的分析报告。通过ERP实验我们确定和描述了恐怖启动信息与主信息的关系、被试的幸福感差异与恐怖启动信息加工的关系、三类恐怖启动信息的加工差异以及对于目标信息的加工特点进行了测定。
内容简介
《传媒新视界:中国传媒发展前沿探索》共五章包括了第一章 中国传媒大势与竞争方略、第二章 关于媒体创新、第三章 新型传播形态:微博、第四章 网络舆情:民意表达的渠道构建、第五章 关于神经传播学研究。
作者简介
喻国明,1957年9月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发展指数(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蓝皮书)》主编等,其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传播理论;传媒经济与社会发展;传播学研究方法。已经出版的学术著作19部,另有400余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传媒大势与竞争方略
第一节 中国传媒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第二节 传媒业发展的现实逻辑与未来走势
第三节 严峻的经济形势与中国传媒的“突围”之道
——兼论传媒业发展的关键词
第四节 整合力:未来传媒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章 关于媒体创新
第一节 解读新媒体的几个关键词
第二节 新媒体在严峻经济形势下的发展机遇
第三节 新的传媒介质和传播方式究竟在改变着什么?
第四节 中外数字媒体的内容监管体系的效果评估研究

第三章 新型传播形态:微博
第一节 微博:一种蕴含巨大能量的新型传播形态
第二节 微博价值:核心功能、延伸功能与附加功能
第三节 试论微博的中国本土化发展战略
——一种基于用户培育的差异化竞争
第四节 微博:从嵌套性机制到盈利模式

第四章 网络舆情:民意表达的渠道构建
第一节 网络:已经成为活色生香的民意表达的主渠道
第二节 网络群体性事件:起因、缘由和解决之道
第三节 近期舆情热点中政府危机干预的特点及借鉴意义
第四节 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研究
——以央视新台址大火为例
第五节 网络热点议题的生成分析与对策研究
——以“周久耕天价烟”事件为例

第五章 关于神经传播学研究
第一节 基于神经科学的传播学研究
——工具、路径与研究框架
第二节 读者阅读中文版面的视觉轨迹及其规律
——一项基于眼动仪的实验研究
第三节 恐怖诉求:传播效果的ERP实验研究
一种基于神经科学的传播学研究
第四节 意识阈限下信息刺激的传播效果研究
——基于ERP的实验研究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