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鲁迅:厦门与世界

鲁迅:厦门与世界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朱水涌,王烨 主编 著
  • 出版日期: 2010-09-03
  • 商品条码: 9787561528846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鲁迅先生离开这个世界已经整整70年了,他到厦门大学任教授距今则有了80年的时间。只要你谈起中国现代的文化、现代的思想、现代的文学,谈起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你就绕不过鲁迅这个“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的名字。中国现代文学是“鲁迅时代的文学”。 本书从三个部分带你“走近”鲁迅,上篇,厦门时期的鲁迅,厦门作为鲁迅人生旅途上的一个驿站,他在厦大度过了一生中最纯粹的一段学院生活,后来他的儿子也将自己收藏的一些父亲的遗物放到厦大的纪念馆展示,成为中国唯一一座高校的鲁迅纪念馆。中篇,鲁迅与中国文化省思,无论称鲁迅为“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还是认为鲁迅是“中国文化的守夜人”、“无物之阵”中“绝望的反抗者”,也无论是理性地将鲁迅的创作当作中国现代文学“至今一座无人逾越的高峰”,都表明了鲁迅留给后人的文学作品是一笔庞大的文化财富。下篇,中外鲁迅研究今昔,鲁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学作品在某种程度也是相通的,外国文人对于鲁迅也有着自己不用的理解。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上篇,厦门时期的鲁迅,厦门作为鲁迅人生旅途上的一个驿站,他在厦大度过了一生中最纯粹的一段学院生活,后来他的儿子也将自己收藏的一些父亲的遗物放到厦大的纪念馆展示,成为中国唯一一座高校的鲁迅纪念馆。中篇,鲁迅与中国文化省思,无论称鲁迅为“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还是认为鲁迅是“中国文化的守夜人”、“无物之阵”中“绝望的反抗者”,也无论是理性地将鲁迅的创作当作中国现代文学“至今一座无人逾越的高峰”,都表明了鲁迅留给后人的文学作品是一笔庞大的文化财富。下篇,中外鲁迅研究今昔,鲁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学作品在某种程度也是相通的,外国文人对于鲁迅也有着自己不用的理解。
目录
前言 鲁迅是谁 上篇 厦门时期的鲁迅   厦门时期的鲁迅:穿越学院文化   厦门时期的鲁迅:温暖、无聊、寻路   回忆与鲁迅先生在厦大相处的日子   陈传宗口述   鲁迅与《鼓浪》周刊   鲁迅为何提前离开厦门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检讨   从《伤逝》到“给我一条光”——鲁迅与许广平的情感历程   一个寓言式文本:《过客》   转变:于无聊与充实之间——鲁迅在厦门时期的思想精神状态 中篇 鲁迅与中国文化省思   分裂的趣味与抵抗的立场——鲁迅的述学文体及其接受   今天是否需要重读鲁迅   鲁迅“先锋性”一解   鲁迅与中国文化的文化品格   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关于鲁迅的译介意识   国民性·怀疑与否定精神——鲁迅与道家文化片论之二     鲁迅、章炳麟和刘师培:对本土文化的保存和抗拒   科学与人文:鲁迅早期的价值取向   鲁迅与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嬗变   “私奔”套中的鲁迅:《伤逝》意义之辨   鲁迅式“革命”的现时意义——以说话“主体”问题为中心   鲁迅、茅盾的小说创作与时代精神   鲁迅作品中的后殖民文化批判   谈“孔乙己”背后的文化   “革命文学”论争与鲁迅的左翼身份建构   存在主义视野下的“左翼鲁迅”:走向现代生命的自我救赎   恶魔的哀怒——论《药》   “诚”与“谩”:鲁迅“心灵世界”的再探寻 下篇 中外鲁迅研究今昔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