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一个人

一个人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 作者: (美)兰德 著,童音 译 著
  • 出版日期: 2007-05-01
  • 商品条码: 9787508041643
  • 版次: 0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7
定价:¥1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美国版《动物庄园》的惊世骇俗的算我寓言。     《一个人》是对“自我”的探索和追寻。逃入森林后的主人公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它的探索和追寻却并未停止,一直要到找到那个缺失的字眼——“我”,他才能心安理得地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我”是理性的立足点,没有找到这个神圣字眼,一切就都悬而未决,生活的安定也不能弥补这种悬而未决带来的痛苦和因着痛苦而产生的迷惘。
内容简介
同乔治?W维尔的《动物庄园》,理查德?亚当斯的《沃特西普荒原》以及弗拉基莫夫的《忠心耿耿的鲁斯兰》一样,安?兰德的这部《一个人》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一则寓言。     用寓言的手法写历史、政治的严肃体裁是个聪明的做法,简化了复杂的现实,回避丁过分的严肃,更要紧的是,能引发悠长的余想。苏东坡诗说:“名高有余想,事去无留观。”历史、政治体裁小说最怕的,就是用激扬的词汇一味地堆砌史事,满心想着要再现过去的真貌,然而现实千头万绪,实难把握;真相影影绰绰,也难琢磨,于是语繁意复,洋洋洒洒,以为留观,却无余想。而寓言却可以拟人、夸张、比喻的小径上缓缓前行,恍惚间就穿越了迷m般的错综现实,解开了斯芬克斯掷下的难解的谜语。     安?兰德酌《一个人》就是这样的一则寓言,可是,和一般的寓言不同,兰德并没有把人类的故事安入动物的世界,她只是把自的所见所闻放大、简化,蹋开虚伪的修饰,用最极端,最直白的形式告诉我们她眼中的真相。 故事其实简单,兰德虚构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府,这个府没有个人,只有集体,没有自主,只有奴役,人没有自己的名字,只以一个口号加一串数字来区别这个和那个,人甚至不知道“我”这个字眼,但凡要表示“我”的概念,都用复数的“我们”来代替。主人公“平等7-2521”与众不同,虽然自出生起就被灌输集体主义的思想,人身自由完全被剥夺,也不能如愿以偿地进入研究机构,反而被判定做终身的清洁工,但他依旧凭生命本初无限向上的光明的力,以及与生俱来的天赋,追求着那个社会深恶痛绝的知识和理性。矛盾本来隐而不显,聪明的主人公瞒天过海,在谁也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发明了电灯,要知道,在兰德笔下的那个社会里,连蜡烛都是一项了不得i发明呢,更何况是电灯。平等7―2521一厢情愿地以为,凭这个了不起的发明,他能说服那些学者,得到他们的同意和同情,为自己进入向往已久的研究机构大开方便之门。没曾想,那些专家学者们“欣赏了”他发明的电灯后,胡乱给他扣上一顶罪孽的帽子,想要置他于死地。愤怒无奈的平等7―2521只能落荒而逃,逃入“原始”森林,等待被野兽吞噬的命运……
作者简介
安·兰德是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思想家和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安·兰德宣扬极端个人主义精神,是理性利已主义的倡导者,与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的伦理学形成最为尖锐的对抗。     在美国,她的作品的销量仅次于《圣经》。     有人说不了解安·兰德就无法理解美国精神。     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包括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甲骨文CEO埃里森都是安·兰德哲学的拥趸。
目录
译者序 作者自序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六部 第七部 第八部 第九部 第十部 第十一部 第十二部 附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