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反正到立新

从反正到立新

  • 字数: 275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袁振国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18-07-01
  • 商品条码: 978756757706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6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办什么教育、怎样办教育”等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理念不断深化,引领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从确立“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基本理念到“四个服务”的系统表述;从恢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本方针到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敢担当”的青年一代;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体战略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作者简介
袁振国,我国有名教育学者,战略研究专家,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学部主任。曾任教育部师范司、社科司副司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秘书长,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等职。
袁振国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要起草人之一,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教育专题调研报告执笔人之一,在2011年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会上做了题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讲解。
重要著作有:《教育改革论》《对峙与融合——20世纪的教育改革》《教育政策学》《当代教育学》《教育新理念》《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教育变革的重大启示》《我们离教育强国有多远》等。所主编的《中国教育政策评论》已经连续出版16年,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目录
第一章
培养人——向教育本质的回归/1
第一节改革开放之初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大讨论/4
一、纠正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片面观点/4
二、教育是社会生产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7
三、教育功能是社会功能与发展人的功能的有机统一/9
第二节从教育工具论向教育服务论转变/12
一、总结历史经验,批判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12
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13
三、“四个服务”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更高要求/15
第三节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18
一、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18
二、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19
三、教师在教育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20
第二章
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23
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25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最终目标/25
二、“四有”新人培养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中国化表述/27
第二节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和必要途径/29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在要求/29
二、素质教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核心/31
第三节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33
一、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国基本的教育方针/33
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5
第三章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39
第一节国家的强弱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42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2
二、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46
第二节教育对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作用/50
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51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从根本上讲靠人才、靠教育/54
第三节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55
一、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56
二、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58
三、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60
第四章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5
第一节党的教育方针发展演进历程/68
一、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68
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70
三、教育方针写进法律/71
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3
第二节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77
第五章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81
第一节学校应当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84
一、政治方向是学校工作的灵魂/84
二、要把政治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85
三、不仅要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86
四、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86
第二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87
一、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集中体现/87
二、德育为先的核心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89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91
第三节能力为重全面发展/95
一、能力为重是国家未来发展、应对挑战的要求/96
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是教育方针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所在/98
第六章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01
第一节“三个面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104
一、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104
二、“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向现代化/105
第二节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109
一、“三个面向”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109
二、建立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111
第七章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17
第一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宗旨/119
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体现/119
二、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检验
标准/120
三、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121
第二节把握历史使命,正确认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23
一、教育事业决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124
二、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思想/125
第八章
办更加公平的教育/127
第一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129
一、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129
二、教育公平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130
三、教育公平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131
第二节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132
一、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受教育权/133
二、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关键/135
第三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帮扶困难群体是教育公平的重点/135
一、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136
二、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学生的受教育权利/138
三、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141
第四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教育公平的
二、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差距/144
三、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146
第五节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147
一、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现代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147
二、促进教育公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148
第九章
办更高质量的教育/151
第一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153
一、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153
二、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154
三、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155
第二节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156
一、建立国家教育质量标准/156
二、形成教育质量保障体系/158
第三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159
一、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160
二、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61
三、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切实提高教师地位/163
第四节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164
一、“双一流”建设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决策/165
二、办好中国高校,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点/167
三、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基础,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170
第十章
坚持党的领导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173
第一节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175
一、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76
二、教育战线必须不断加强党的领导/177
第二节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180
一、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180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183
三、加强教育系统内的党风廉政建设/187
第十一章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89
第一节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192
一、教育是民族事业,要千方百计把教育问题解决好/192
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194
三、优先发展教育,加速人力资本积累,为国家未来奠基/198
第二节切实保障教育的优先发展/202
一、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203
二、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205
三、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211
第十二章
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213
第一节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216
一、教育问题聚焦于体制/217
二、逐步突破教育发展的体制性“瓶颈”/221
第二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需要的教育体制/229
一、适应经济体制等改革要求的教育变革/229
二、采取综合配套、分布推进的方针,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步伐/232
第三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241
一、全面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242
二、进一步聚焦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突破口/243
第十三章
依法治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坚实保障/249
第一节依法治教是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基本方略/251
一、依法治教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252
二、依法治教是推进教育法治化的必由之路/253
三、依法治教是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254
第二节依法治教必须形成完善的实施系统/257
一、教育立法是依法治教的基础/257
二、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教的关键/260
三、执法监督是依法治教的保障/263
四、普法教育为依法治教培育环境/266
主要参考文献/270
摘要
序 言正确而先进的理念是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南和动力。 1 9 7 8年1 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开启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新篇章,经过4 0年的团结奋斗,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世界边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进入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顺天应人,中国教育思想经过了从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到与时俱进、除旧立新的历程,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理论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话语体系,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界围绕“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办什么教育,怎样办教育”等基本理念问题展开讨论,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为教育现代化的加快发展开辟道路。在“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的基本问题上,首先是破除了狭隘的教育“工具论”和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片面观点,继而恢复并确立了“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的基本命题,确立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基本理念,并进一步发展为“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系统完整表述。在“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基本问题上,从恢复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基本方针,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继承传统,放眼未来,立足国情,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在人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上不断深化,培养“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有理想、有本领、敢担当”的青年一代,开辟了人才培养的新境界。在“办什么教育,怎样办教育”的基本问题上,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现代化确立了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历届党代会都把教育2 从反正到立新— — —教育理念创新之路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根本事业,把人才培养作为国家强大和民族振兴的首要战略,坚持以优先发展为前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为战略重点,以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教为根本保证,推进中国从人口大国转变成教育大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断奋斗。本书是集体写作的成果,侯浩翔参与第1—3章写作,余晓畅参与第4—5章写作,严凌燕参与第6—9章写作,崔海丽参与第1 0—1 3章写作。 王森也参与了书稿的讨论和资料收集工作。袁振国2 0 1 8年4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