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培文书系—电影语言学

培文书系—电影语言学

  • 字数: 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志敏 著作
  • 出版日期: 2007-11-01
  • 商品条码: 97873011216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07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电影是否本身可以作为一种语言?本书就是对于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的回答。    本书包含五大部分:靠前部分序论主要论述两个问题,电影语言作为人类新文明的结晶和电影语言学的学科归属。第二部分描述人类认识自然语言的历史进程。第三部分描述人类认识电影语言的历史进程。第四部分从新的视角描述电影语言的语言特性。第五部分结语主要论述电影语言化的价值与艰巨的任务。    本书优选的理论贡献在于试图用理性来论证建构电影语言的宏大设想,从现代语言学、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的角度,对电影成为一种语言的可能性进行丫充分的论证和阐述,把以往单纯的理论研究真正变成了指导实践的创造性思想。    本书的优选意义就是希望使电影语言,连同数字一起,提升到语言文字(或文字语言)一样崇高的地位。本书认为,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媒介主要有两种,除了“文字语言”之外就是“数字电影”。
作者简介
王志敏,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主编、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电影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五届理事及靠前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北京市美学会理事、2002年—2006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1991年被国家教委和中宣部授予“八十年代很好大学毕业生”称号,同年被广播电影电视部和人事部评为全国广电系统优选工作者。 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学、艺术学、电影美学、电影理论等,已发表译著百万字以上、其中专著三部,与人合著和参加编写的著作多部,论文数十篇,多被收入学术文集。 主要著作有:《元美学》(1988)、《佛教与美学》(1989,合著)、Ⅸ电影美学分析原理》(1992)、《现代电影美学基础》(1996)、《中国电影与意境》(2000,合著)、《中外影视大辞典》(2000,副主编,电影理论卷分科主编)、《大学美育:电影鉴赏指南》(2000,第二主编及撰稿)、《电影学:基本理论与宏观叙述》(2002,主编及撰稿)、《电影美学:观念与思维的超越》(2002,主编及撰稿)、《理论与批评:优选化语境下的影像与思维》(2004,主编)、《理论与批评:影像传播中的身份政治与历史叙事》(2004,主编)。
目录
序一  序论  1.电影语言:人类文明的结晶    文字:对于自然语言的意义    数字:对于电影语言的意义  2.学科归属:语言学与符号学    电影语言学与电影符号学    电影语言学即电影符号学二  语言之为语言  3.工具论:对语言的研究    对语言材料及其用法的关注    新的视野:历史与比较研究  4.系统论:对语言的确认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观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  5.本体论:对语言的反思    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对语言的思考    心理学的认识:语言与知觉和意识的关系    乔姆斯基革命三  电影作为语言的自觉  6.电影手段作为语言的标准与条件    比附:电影语言学的前史阶段    求实:电影语言学的正史阶段  7.电影作为语言的手段与形式    蒙太奇语言    长镜头语言    意识流语言  8.电影作为语言的发展与走向    数字化制作的转机    数字化搜索的曙光    创造变成使用的可能    海量资源共享的现实四  电影语言特性  9.电影语言与自然的近亲性    异质综合性特点    知觉幻觉性特点    民族性弱化特点    受限传递性特点  10.电影语言的对话交流障碍性    对话交流的形式:一对一、一对多与多对多    电影对话的可能性:一个回合与一个半回合  11.电影语言的亚规范表意特点    表意含混性特点    表意多义性特点    表意单元块状特点五  结语  12.电影语言化的价值    没有必要的担忧    艺术价值的创生  13.电影语言化的任务    电影的类型拓展    电影分类学研究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