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青年政治参与与共青团工作

青年政治参与与共青团工作

  • 字数: 23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作者: 吴庆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5-07-01
  • 商品条码: 978751533594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8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关注政治参与规律研究,特别是青年政治参与规律的研究。当前青年政治参与问题也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境外一些国家包括发达国家,都连续发生民众街头集会表示不满甚至抗议,这些街头活动中青年人往往是参与主体。在我国,青年的政治参与问题有其特殊的现实意义:中国社会正在经历转型过程,利益协调和利益冲突成为中国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正在发展的“八零后”“九零后”青年的利益需要格外关注,同时他们的政治参与特点直接关系到中国政治未来的发展。应该说,该论题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笔者研究发现,总体上说,青年政治参与的研究目前比较薄弱,存在青年内涵不清、研究深度不够、方法论缺乏等问题。
本书是从青年政治参与规律的视角审视共青团工作,并力图揭示共青团工作规律。从对青年政治参与的规律出发,作者对共青团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度分析,提出了共青团组织发展的重要策略。
作者简介
吴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教授,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团研所所长、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秘书长、中国人才研究会青年人才专业委员秘书长。
长期从事青少年发展及青少年工作研究,特别是国家政党政治与青年组织发展、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参与、团队工作理论与实践等领域。
主要著作有《共青团干部魅力提升十二法》《团情指南》《学生团课十五讲》《中学生业余闭校教程》《中国青年政策报告》《公平诉求和贫困治理》《中国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现状与社会保护政策》等。
目录
内容提要
导论
一、本书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一)中外学术界对政治参与研究的关注
(二)青年政治参与问题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
(三)青年研究的视野需要扩展
(四)共青团工作研究需要政治参与的视角
二、主要概念界定
(一)青年
(二)政治参与
(三)共青团工作
三、研究文献综述
(一)青年政治参与的原因
(二)青年政治参与的特点
(三)青年参与公共政策的主要领域
(四)青年人政治参与的途径偏好
(五)青年政治参与的新热点――网络参与
(六)青年政治参与的决定因素
(七)青年政治参与的国际比较
(八)青年政治参与与共青团工作
(九)总结:研究进一步的生长点
四、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及理论运用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理论运用
五、内容结构框架
六、研究的创新
第一章 青年政治参与的研究视角:利益分析方法
一、利益的内涵
二、政治学的利益分析法
三、利用利益理论分析青年政治参与的理论框架
第二章 参与主体:青年的概念内涵与利益本质
一、对青年的政治观察
(一)政治学视野中的青年现象
(二)对青年的政治学内涵的探讨
二、政治学视野中的青年本质
三、共青团工作对象探析
第三章 参与的需求动因:青年的特殊需要与利益基础
一、青年的需要结构
(一)需要理论
(二)青年需要的内容
二、青年的需要关系
(一)对生存性需要的研究
(二)对社群性需要的研究
(三)对发展性需要的研究
(四)三种需要之间的关系
三、对青年需要特征的讨论
四、青年需要与共青团工作
第四章 参与的矛盾基础:青年的社会关系与利益冲突
一、青年利益与利益矛盾
二、成家立业过程中的利益矛盾冲突
(一)成家过程
(二)立业过程
(三)走向成家立业
三、青年与社会的利益矛盾冲突
四、青年利益矛盾与共青团工作
(一)积极促进青年的家庭幸福、事业发展
(二)发挥团组织带领青年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三)创造和谐代际关系
第五章 参与路径一:青年制度内政治参与
一、青年政治参与类型的划分
二、青年政治参与――制度内参与
(一)转型期中国青年制度内政治参与状况――来自2007年的调查
(二)青年制度内参与的典型个案:共青团组织与青年制度内参与
(三)总结:制度内政治参与的特点与共青团工作
第六章 参与路径二:青年制度外政治参与
一、转型期青年网络政治参与
(一)青年与网络政治参与主体
(二)中国转型期网络政治参与回顾
(三)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利益分析
二、转型期其他青年制度外政治表达
(一)概况
(二)原因分析
三、总结:制度外政治参与的特点与共青团工作
第七章 结论与继续探讨的问题
一、青年政治参与规律的初步把握
二、推进青年政治参与的战略思考
三、青年政治参与的未来
四、研究的局限性和继续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