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超高频射频识别原理与应用

超高频射频识别原理与应用

  • 字数: 621.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作者: (法)帕瑞特 著作 安建平 等 译者
  • 出版日期: 2013-08-01
  • 商品条码: 97871212128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5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rfid技术是一项多学科融合的新兴应用技术,已广泛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本书主要介绍特高频和超高频rfid的原理及应用。全书共分为五部分,分别介绍rfid技术的术语、定义、基本原理及应用和市场;特高频和超高频rfid的射频传输理论、电磁场计算和能量转换、一致性、传输距离、环境影响等;通信与传输、基带信号、载波调制、扩频技术等;特高频和超高频rfid的标准,以及标签和基站的天线等技术。
目录
第一部分RFID:一般特征、基本原理和市场
第1章简介、定义和词汇
1.1频率及其分类
1.2RFID:使用者及其目的
1.3历史
1.4射频(或非接触式)识别及其应用范围
1.5非接触式通信的概念
1.6RFID系统的组成、术语和词汇
1.7词汇:RFID中使用的术语
1.8附录:单位和常数
第2章基站标签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2.1能量转换和通信模式
2.2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
2.3数据通信
2.4通信原理
2.5工作模式的概念
2.6数据传输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2.7有关远距离RFID系统更具体的问题
第3章非接触式技术的市场和应用
3.1非接触式技术和RFID的市场
3.2标签应用
3.3市场上的工作者和参与者
第二部分电磁波的传输:原理、理论及实际情况
第4章核心理论
4.1电磁波的传输和辐射现象
4.2赫兹偶极子
4.3空间中场和区域的分类
4.4UHF和SHF频段的RFID应用,即远场应用
4.5赫兹偶极子和任意长度的偶极子,λ/n和λ/2
4.6本章主要公式列表
4.7附录1: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简要说明
4.8附录2:复数的简要说明
4.9附录3:用复数表示的功率的简要说明
4.10附录4:有关矢量的简要说明
第5章波在自由空间中的传输
5.1全向和各向异性天线
5.2天线增益
5.3空间中一点的功率通量密度
5.4有效辐射功率PERP
第6章标签天线终端的功率恢复
6.1恢复发射的辐射功率(或部分)
6.2孔径或表面的概念
6.3RFID应用需要的主要参数的定义
第7章实际检查:如何处理每天的问题
7.1应用环境的影响
7.2标签的极化损耗θpolarization=p
7.3天线负载失配因子θloadmatching=q
7.4电压驻波比(VSWR)
7.5因为天线的物理设计造成的损耗θantenna
7.6总结
7.7在UHF和2.45GHz时RFID的应用实例
7.8标签基片上的集成电路的峰值影响
7.9总结
7.10UHF和SHF举例
7.11附录:关于UHF和水的现实与想象
第8章波的反射和/或再辐射及RFID应用
8.1波散射的物理现象
8.2散射方式
8.3被标签散射的功率Ps
8.4标签的雷达截面滓σes
8.5附录
第9章反向散射技术及其应用
9.1基站和标签之间反向散射的通信原理
9.2标签的品质因数驻滓es或驻RCS
9.3附录:第7章至第9章主要公式总结
第10章RFID实例研究
10.1实例1:应用于远程供电无源标签
10.2实例2:应用于电池供电无源标签
10.3实例1a和1b:应用于远程供电无源标签
10.4实例2:应用于电池供电无源标签
第三部分通信和传输、基带信号、载波调制和交互
第11章数字技术方面:位编码和基带信号
11.1位编码
11.2UHF和SHF频段的RFID应用中位编码的不同类型
11.3不同位编码类型的总结
第12章模拟技术方面:载波调制原理
12.1调制类型
12.2从基站到标签的前向链路载波调制的类型
12.3幅度调制
12.4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
12.5总结
第13章扩频技术
13.1跳频、捷变系统和扩频理论
13.2扩频技术
13.3扩展窄带调制载波的辐射频谱的跳频或捷变系统
13.4扩展宽带调制载波的辐射频谱的扩频系统
13.5“混合冶扩频技术:DSSS和FHSS
13.6展望未来
13.7SHF上的例子
13.8FHSS,LBT,DSSS和RFID
第14章相互作用和结论
14.1关系、相互作用和性能
14.2第三部分的一般总结
第四部分标准和准则
第15章UHF和SHF频段的RFID标准
15.1标准的作用
15.2用户和供应商的标准
15.3ISO/OSI模型
15.4ISO非接触式技术标准
15.5附录1:EPC系统的结构和层级
15.6附录2:EPC的结构
15.7附录3:关于ISO18000—6C—EPCC1G2的一些日常性能的事实
第16章准则和电磁场人体暴露
16.1标准和准则的调查
16.2美国、欧洲、法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关于UHF和SHFRFID的准则总结
16.3在人类环境中关于电磁领域的标准:人体暴露
16.4将遇到的其他要求
第17章规则对性能的影响和后果
17.1频率
17.2传输电平
17.3总结
17.4欧洲与美国之间的比较
17.5世界范围内和欧洲的UHF或13.56MHz
17.6附录:主要标准和规则
第五部分标签与基站的组成
第18章RFID标签
18.1绪论
18.2工作原理总结
18.3标签技术
18.4标签天线
第19章基站
19.1简介
19.2基站硬件结构的例子
19.3产品范例
19.4基站天线
19.5总结
第20章评价标签和系统的一致性、性能及方法
20.1正式的测量和测试方法
20.2所需参数
20.3简单的测量方法
20.4通过的结论
结论
有用的地址、元件生产商及深入阅读资料
术语对照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