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全球史学史:从18世纪至当代:翻译版

全球史学史:从18世纪至当代:翻译版

  • 字数: 42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美)格奥尔格·伊格尔斯 王晴佳 著 杨豫 译
  • 出版日期: 2011-02-01
  • 商品条码: 97873011620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0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全球史学史:从18世纪至当代》试图解答上述两个问题。这是第一本采用比较眼光和全球视角的史学史著作,不仅研究了西方的史学流变,也考察了亚洲和中东悠久的史学传统,以及从拉丁美洲到撒哈拉以南非洲等非西方世界更地方化的史学发展。
以考察18世纪末尚未受到西方影响的各种类型的历史思想和写作传统为起点,《全球史学史(从18世纪至当代)》继而对通过贸易和帝国扩张而开始输出的西方历史观念产生的作用,以及19世纪和20世纪职业化历史学与“科学的”历史学在全球的兴起进行了剖析。作者提出,其间所发生的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吸收”过程,而是与各地悠久的知识和文化传统相融合的过程,而且往往是出于服务于特定意识形态的考虑,例如民族主义。最后,《全球史学史(从18世纪至当代)》转而讨论了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向西方史学的“客观性”和“进步”范式提出的双重挑战,并批判性地考察了这场挑战对历史学家的信念——以忠实地展现过去为使命——将造成多大的破坏。
两个半世纪以来,全球的历史写作和学术研究是否经历了一个西方化的过程?
基于自身的传统,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历史学家如何对西方的影响进行采纳或予以抵制?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格奥尔格·伊格尔斯(Georg G.Iggers) 王晴佳 译者:杨豫 合著者:苏普里娅·穆赫吉(Supriya Mukherjee)

格奥尔格·伊格尔斯(Georg G. Iggers),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校区荣退教授,欧洲思想史、史学史和史学理论领域的著名德裔学者。曾著《德国的历史观念:从赫尔德至今的历史思想传统》、《欧洲史学新方向》、《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等书,并被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十多种文字。
王晴佳,美国新泽西州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国际史学史、史学理论委员会理事与秘书长。长于比较史学史、史学理论和比较文化史,主要著作包括《西方的历史观念:从古希腊到现代》、《台湾史学五十年:传承、方法、趋向》、Inventing China though History: the May Fourth Approoach to Historiogrophy等。
其他责任者简介:
苏普里娅·穆赫吉(Supriya Mukherjee),现任教于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 of Manitoba),对印度近现代史和当代社会有深入的观察和研究。
目录
前言和致谢/I
导论/1
第一章 世界各地的史学传统:18世纪一览/19
一 我们从哪里开始?/19
跨文化比较/19
不同文化中的史学思想特征/20
二 西方/21
西方史学的特征/21
启蒙主义世界观的诞生/22
博学派与批判学派的史学研究/24
启蒙主义史学/27
德意志的启蒙运动/28
文人圈的出现/29
从普世史到欧洲中心论的进步观/30
小结/33
三 中东/33
伊斯兰教的兴起与穆斯林史学的起源/34
穆斯林史学的主要体裁/36
史学的官僚化和世俗化/37
穆斯林世界和穆斯林史学的衰落?/39
四 印度/40
西方对印度历史意识的看法/40
印度历史著述的形式/42
社会和思想在近代的转型/44
五 东亚和东南亚/48
占卜和历史学:“史”的起源/48
儒家史学的形成/49
史馆与王朝史/50
王朝史的传播和影响/51
“实事求是”:考证学的兴起/53

第二章 民族主义和民族主义史学在19世纪西方、中东和印度的兴盛/71
一 革命时代的史学:1789~1848/71
政治背景/71
浪漫主义与史学/72
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对史学的影响/73
职业化学术研究与民族主义的关系/74
自由主义对中世纪的重新解释/77
殖民主义史观与史学/79
自由主义史学的衰落/80
进步论和危机论/81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83
二 民族主义与穆斯林史学的转型/85
穆斯林“发现”欧洲/85
谁的法老?——(重新)写作埃及的历史/90
民族认同与历史著述/94
新旧交融:“百科全书派”与“新编年史学派”/98
三 民族主义与印度史学的转型/101
殖民主义初期的史学/101
新教育体制和近代历史意识的形成/104
宗教复兴主义与对辉煌过去的探寻/105
理性主义史学范式的出现/108
民族主义史学范式的出现/109
民族主义、教派社团主义和历史写作/112
世俗叙事史和经济民族主义的兴起/113

第三章 19世纪的学院派史学与历史研究的职业化:西方和东亚历史研究的转型/124,
一 科学崇拜与民族国家的范式(1848-1890)/124
史学的政治背景/124
史学的社会背景/126
转向“科学、的”历史学/126
二 儒家史学的危机与东亚近代史学的形成/141
西学东渐/141
文明与历史:一种新世界观/144
新旧交错/146
乔治·策尔菲、路德维希·里斯以及兰克学派在日本的影响/149
日本的“东方”与华夏文化圈的变化/152

第四章 两次世界大战阴影下的历史写作:历史主义与近代史学的危机/164
一 历史研究与历史思想的转向(1890-1914)/164
政治和文化氛围的变化/164
对近代史学传统的挑战/165
近代文明的生存危机/179
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史学(1918-1939)/18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历史学家/180
对理性和现代性的批判与为启蒙运动辩护/183

第五章 民族主义史学的普及:20世纪中东和亚洲的历史研究/205
一 奥斯曼主义,土耳其主义和埃及化:中东的民族主义历史学/205
现代教育的兴起/205
在现代土耳其为土耳其而写作土耳其史/208
历史写作的埃及化/213
学院派史学与民族政治/219
二 民族主义,科学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东亚和东南亚的现代史学/221
中国的“新史学”/221
民族史学与科学史学之间的张力/225
修正兰克的模式:日本的民族史学/228
神话与历史:寻找朝鲜民族的起源/232
战争与革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吸引力/236
三 现代印度的民族主义史学/239
“世纪末”的先声:浪漫民族主义/239
宗教在民族主义史学中的作用/241
民族即历史,历史即科学/244
地方传奇故事与另类叙事史的兴起/246
重新铸造的民族形象:尼赫鲁时代的融合/249
独立后的印度史学:新与旧的交错发展/251
走向社会科学的历史学/254

第六章 战后史学的新挑战:从社会史到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264
一 冷战与世界新秩序的出现/264
二 西方的各类社会史(1945-1968/1970)/265
美国:从共识派到新左派/266
法国:年鉴学派/271
德国:从历史主义到批判的历史社会科学/277
正统马克思主义史学及重新发展/281
三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文化转向和后现代主义/286
从社会科学的历史学到文化转向/286
微观历史学、日常生活史和历史人类学/292
口述史和记忆史/295
“历史工作坊”运动/295
女权主义妇女史和性别史/297
四 后殖民主义/298
《底层研究》/302
拉丁美洲:从依附论到底层研究/308
现代史学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兴起/314
五后现代主义与语言学转向/319

第七章 20世纪末亚洲和中东的历史学/339
一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涨落/339
重新发明日本:二战以后历史教育和历史研究的改革/339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大陆的主导地位/342
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和欧洲中心论的挑战/346
越南的学院派史学: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349
朝鲜民族史学的复兴/351
年鉴学派、后现代主义和日本史学的新变化/353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转型/356
二 伊斯兰教和伊斯兰史学在冷战及以后的发展/359
伊斯兰史学的全球化/359
历史和史学的相互影响/361
爱德华·萨义德与东方学批判/364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吸引力/366
伊斯兰的复兴:伊斯兰主义和民族主义/370
历史与政治:对民族主义史学的挑战/373

第八章 冷战后的史学,1990-2007:批判性的回顾/387
一 世界全球化/387
二 历史研究的方向性变化/390
文化转向和语言学转向/391
妇女史和性别史/394
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新联盟/399
对民族主义历史学的新挑战/403
世界史、全球史和全球化的历史/410
名词解释/426
推荐阅读书目/434
索引/45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