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一个人的紫禁城

一个人的紫禁城

下载课件、获取课件密码、各种资源包以及人工客服,请关注清华社官方微信服务号qhdxcbs_js,一站式帮您解决各种图书问题。
  • 字数: 148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孙克勤 编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8-03-01
  • 商品条码: 978730248021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3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故宫的一草一木都体现着古代中国的文化精粹,本书用精美的图文带您走进紫城的高墙深院,沿着中轴线漫步前三殿、后三宫、御花园,游走东西六宫、宁寿宫、慈宁宫,探访重华宫、漱芳斋、建福宫花园,信步城墙,跨越断虹桥,穿越时空,触摸历史,感受一种靠前的敬畏与震撼。今天的故宫是一座庞大的博物馆,是收藏中国历代珍宝的地方,更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大量精美彩图令读者身临其境,将这座规模宏大的中国皇家建筑群完美地展现出来,让您从中了解故宫,爱上故宫,也期待您走进故宫,亲身感受那古老而辉煌的文明。
作者简介
孙克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博士后),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副理事长,印度萨尼古植物研究所访问科学家、美国俄亥俄大学访问学者、法国里尔理工大学访问学者、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北京阳光帕拉(PALA)私人订制旅行机构旅行顾问。主要从事地球科学、古生物学、地理学、旅游文化、世界遗产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在靠前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30余部(含合作),曾赴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数十个国家进行遗产旅游、科学考察和出席靠前会议。
目录
一紫禁城掠影1
二城池区天子之城19
三前三殿区帝王运筹帷幄的中心33
四文华殿区最具书卷气的建筑群63
五武英殿区风云变幻之地69
六乾清门广场紫禁城外朝与内廷的分界线75
七后三宫区皇帝和皇后的寝宫85
八御花园区中轴线上的皇家御苑109
九斋宫区皇帝祭天祀地前的斋戒之所125
十奉先殿区皇帝祭祀祖先的家庙127
十一养心殿区皇帝起居和理政之地131
十二东六宫区皇帝后妃的居所135
十三西六宫区皇帝妻妾的居所159
十四慈宁宫区太后和太妃养老之地175
十五宁寿宫区乾隆皇帝归政尊养的宫院195
十六断虹桥217
十七重华宫区(未开放区)221
十八漱芳斋(未开放区)229
十九建福宫花园(未开放区)233
摘要
紫禁城掠影说起紫禁城,总有一种神秘感,或许因为宫廷戏的热播,或许因为紫禁城近六百年的帝王历史,“皇帝、皇宫、皇权”让人备感神秘。幻想有一天能在空无一人的故宫里漫步,这逐渐成了我心里一个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的梦。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我独自一人走在偌大而又空旷的紫禁城,整座城池空无一人,只属于我一个人的紫禁城。我穿过一条条静谧的宫道,跨过一扇扇百转千回的宫门,漫步寻幽紫禁城,探寻深宫重楼里每一个角落。紫禁城,纵然历经沧桑,却依然绽放辉煌。每个人心中 ,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紫禁城。紫禁城,红墙黄瓦帝王家,王朝更替轮回,在岁月的流年中,承载着历史的厚重,镌刻着王朝的传奇……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中垣,又称紫微宫、紫宫。它在北斗代皇帝服饰”等题材丰富、风格各异的一系列活动,更好地传播紫禁城文化。或许将来,萌游紫禁城也会成为现实。“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唐代骆宾王寥寥几句诗,就把世人对帝王宫殿的尊崇与好奇表现出来了。没有了皇帝的紫禁城隐没了昔日的霸气与庄严,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建筑群,仍然充满神秘感和震慑力。紫禁城的地位毋庸置疑,漫步其间,它的大气与磅礴尽在不言中。紫禁城,华丽的背后写满了沧桑。雕栏玉砌犹在,春花秋月未了,紫禁城还是当年的样子,唯独不见帝王的踪影。当清朝最后一个帝王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偌大的宫殿只留下永恒的记忆。百转千回,一代代王朝更迭,承载了明、清王朝的繁华与落寞。现在人们可以堂而皇之地走进深宫御苑,探访当年帝王举行朝会与盛典之地,还有充满传奇色彩的三宫六院。一个人漫步在梦幻般的紫禁城,内心充满敬畏与震撼,感受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思绪仿佛穿越了历史,有如一次梦幻般的神奇旅行——一个人的紫禁城。紫禁城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朱棣,也就是永乐皇帝在 1406年开始营造的,用了十四年的时间于 1420年建成,它是在元大都皇宫旧址上诞生的,最终成为中国明、清两代统治天下的最高政治中心。紫禁城比朱元璋修建的南京宫殿更加宏大。于是,永乐帝下诏正式定都北京。大明王朝的政治重心就此移至朱棣的“龙兴之地”了。朱棣(1360—1424年):明朝第三的缔造者。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朱棣率百官正式由南京迁都北京。公元 1421年,在宫殿刚刚建成之后,迎来了那一年的农历新年。这一天,朱棣在新落成的宫殿里,举行了规模宏大的朝贺仪式。他登上高敞壮阔的奉天殿,即紫禁城太和殿的前身,接受大臣们的跪拜。朱棣和大臣们都为这座辉煌无比的宫殿所振奋与鼓舞。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公元 1421年 5月 9日这一天,天气骤变,雷鸣电闪,紫禁城的奉天殿(太和殿前身)被雷火击中,顿时烈火连天,黑烟滚滚。朱棣动用了十万工匠、百万民工,倾“洪荒之力”建造在紫禁城中央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只存在了三个月,瞬间就毁于这场天火。这对朱棣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更令他痛苦的是对自身的怀疑。这也许是天意,惊恐与矛盾中的永乐皇帝,在永乐时代没有再进行重建工作。之后的二十年中,曾经辉煌如梦境一般的紫禁城中轴线,是火灾留下的一片废墟。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明成祖朱棣致力消除边患发动第六次北征蒙古的行动,亲征漠北。然而戎马一生的他居然从马上摔了下来,十八日在北征蒙古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走到生命的尽头,是年六十五岁。由于事情来得突然,随征的大臣们恐怕传扬出去朝廷中会生变故,于是搜集军中锡器铸成一口棺材,将他的尸体秘密装殓起来,每天还是紫禁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九百六十一米,东西宽约七百五十三米,占地面积约七十二万四千二百五十平方米。据说,最完整时期的紫禁城共有宫殿房屋九千九百零九间半,现存八千七百二十八间。整个宫城被十余米高、三千四百二十八米长的高大城墙所环绕,城墙外是五十二米宽、六米深的护城河。城墙四角各有一座造型独特,美轮美奂的角楼,俗称“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艺术杰作。城墙四边各有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曾经显赫一时的紫禁城,如今依旧璀璨纷繁,承载着太多的传奇。进入午门,就走进了紫禁城,恍若走进历史,经过漫长的御道,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会感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增加的精神压力,午门与太和门之间的广场空空荡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皇帝进行日常活动和后妃皇子居住游玩及奉神的地方,俗称“三宫六院”。   六宫粉黛,佳丽如织,高高的宫墙把她们与紫禁城外热闹喧嚣的繁华市景割断开来。民间女子一旦被选为宫女,便很难再同家人团聚,人人渴盼得到皇帝的宠幸,但获幸者毕竟凤毛麟角,其中只有极个别受到帝王宠爱的才可升为妃嫔,绝大多数的宫女是在寂寞、凄清中孤独终老。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城内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间的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自古帝王均于朝堂面南背北,居中朝阳而坐,因此,皇宫正殿均坐北朝南而建。明、清两代的紫禁城也不例外,中轴线上的前三殿和后三宫均是如此。帝王的辉煌,历史的记忆,写满了这座恢宏大气的城池。岁月总是不动声色地推动着时间的交替、万物的变迁,唯一不变的是尘封在紫禁城里的记忆与故事。作为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紫禁城充满了神秘色彩。几百年过去了,曾经发生在紫禁城内的宫廷政变、宦官乱政、“红丸案”“移宫案”“失火案”等,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紫禁城现称为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开辟有珍宝馆、钟表馆、绘画馆、陶瓷馆、青铜器馆、石鼓馆、戏曲馆、玉器馆、古建馆、雕塑馆等。今天的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一百五十万件(套),其中包括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牙竹木雕、丝织刺绣、文房四宝、绘画书法、家具等,代表了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准,是中国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宝库。故宫博物院内有常设的展览和每年举办的特展,还有不定期举办的各类特展,如 2015年的“石渠宝笈”特展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清明上河图》《伯远帖》《兰亭序》等让成千上万的观众一睹为快。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 1925年10月 10日,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1987年,故宫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