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基于服务外包的售后逆向物流管理研究

基于服务外包的售后逆向物流管理研究

  • 字数: 3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郝皓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241913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2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郝皓编著的《基于服务外包的售后逆向物流管理研究:理论分析与汽保行业实践探索》是一部通过行业实践来研究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带动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的环境下,如何通过有效服务外包协同来实现高绩效售后逆向物流运作的著作。本书阐述了基于服务外包的汽保售后逆向物流管理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了售后逆向物流的外包服务商协同的基本模式并展开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服务外包的汽保售后逆向物流管理机制,对基于服务外包的汽保售后逆向物流管理策略进行了探索。
全书视角独特、观点新颖、案例丰富,对涉及供应链、物流、采购及制造外包等业务环节的实际管理人员、大学相关专业师生以及理论研究人员均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郝皓,号儒逸,复旦大学博士后,教授,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9)委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指定专家,中国物流学会重大课题评审专家,上海运筹学会服务科学与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际逆向物流协会(Reverlse-Logistics Council)中国区负责人,上海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商学院书画艺术联盟秘书长,紫云书社秘书长。“主动式逆向物流管理”和“RLOM模型”创始人。
郝皓教授拥有近20年在全球500强公司从事供应链及运营管理工作的实务经验。曾分别在爱立信、摩托罗拉、百事国际、惠氏等多家全球500强企业担任中国区高级运营经理、大中华区高级供应链总监、运营副总裁等职务,涉足的领域包括:战略供应链及采购管理、工厂运作、物流运营、生产控制及计划、物料管理、销售预测及一体化汁划等。率领团队以良好的供应链及物流业绩荣获爱立信公司消费通讯的“全球总裁奖”。在KPMG(原毕马威)咨询担任咨询高级经理期间,获中国区“杰出咨洵贡献奖”。
郝皓教授主持我国首次逆向物流国家标准(4项)的制定;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科技部、国家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包括EI检索),出版译著2部、高等院校教材2部,其中“逆向物流,不再沉默”获第三届中国国际物流高峰会议论文最高奖。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汽保行业和售后逆向物流的发展
1.1.2 汽保设备概述
1.1.3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1.2.1 逆向物流的含义
1.2.2 逆向物流网络设计
1.2.3 逆向物流路径优化
1.2.4 逆向物流库存管理
1.2.5 逆向物流回收价值的评价和预测
1.2.6 逆向物流循环再利用研究
1.2.7 逆向物流外包
1.3 研究意义与方法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与创新
1.4.1 研究框架及内容
1.4.2 研究的创新点
小结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服务供应链理论
2.1.1 服务供应链的含义
2.1.2 服务供应链的类型
2.1.3 服务供应链的结构模型
2.1.4 服务供应链与产品供应链的区别
2.1.5 服务供应链的特点
2.2 协同理论
2.2.1 协同的基本含义
2.2.2 协同理论的发展
2.2.3 协同的分类
2.2.4 协同理论在协同管理中的运用
2.3 博弈理论
2.3.1 博弈论
2.3.2 博弈类型
2.3.3 博弈理论在协同管理中的运用
小结
第3章 服务外包的理论分析
3.1 服务外包的含义和特征
3.1.1 服务外包的内涵
3.1.2 服务外包的特征
3.2 服务外包动因与决策分析
3.2.1 服务外包的动因
3.2.2 服务外包的决策依据
3.3 服务外包风险分析
3.3.1 服务品质降低
3.3.2 控制缺失
3.3.3 总成本上升
3.3.4 其他潜在风险
3.4 服务外包的过程管理
3.4.1 外包过程中的衔接问题
3.4.2 外包过程中的整合机制
3.4.3 外包过程中的管理架构
3.4.4 外包过程中的管理人员安排
3.4.5 外包过程中应遵守的程序
小结
第4章 基于服务外包的汽保售后逆向物流管理的理论分析
4.1 基于服务外包的售后逆向物流管理的内涵
4.1.1 服务供应商的协同管理
4.1.2 基于服务外包的汽保售后逆向物流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4.2 外包服务商协同的博弈分析
4.2.1 单次博弈分析
4.2.2 重复博弈分析
4.3 外包服务商协作的激励约束设计
4.3.1 制度层面的激励和约束
4.3.2 合理订立逆向物流外包的合同
4.3.3 其他激励约束的手段
小结
第5章 基于服务外包的汽保售后逆向物流管理机制及实证分析
5.1 售后逆向物流的外包服务商协同模式
5.1.1 信息实时共享
5.1.2 联合反向预测与补货
5.1.3 回流及决策同步化
5.1.4 协同激励
5.1.5 售后逆向物流外包整合流程
5.1.6 基于时间窗的售后逆向物流外包协同绩效系统
5.2 实证研究
5.2.1 售后外包服务商协同的基本假设
5.2.2 调查问卷设计
5.2.3 数据收集与统计实证
5.2.4 结果分析
5.3 基于服务外包的汽保售后逆向物流管理机制
5.3.1 基于服务外包的售后逆向物流工作流过程
5.3.2 基于服务外包的汽保售后逆向物流管理基本机制
5.3.3 基于服务外包的售后逆向物流管理机制的实施
小结
第6章 基于服务外包的汽保售后逆向物流管理策略及案例分析
6.1 基于服务外包的汽保售后逆向物流绩效评价体系
6.1.1 售后逆向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特征分析
6.1.2 逆向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6.1.3 售后逆向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分层设计与运用
6.2 售后逆向物流管理的协调机制
6.2.1 售后逆向物流管理的协调框架
6.2.2 主要的协调内容
6.2.3 售后逆向物流协同的具体协调管理方法
6.3 基于服务外包的售后逆向物流风险管理
6.3.1 售后逆向物流的风险来源
6.3.2 基于服务外包的售后逆向物流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范围
6.3.3 基于服务外包的售后逆向物流风险管理的过程
6.3.4 基于服务外包的售后逆向物流风险控制
6.3.5 售后逆向物流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6.4 STL公司的售后备件逆向物流管理案例分析
6.4.1 公司背景
6.4.2 原有售后备件逆向物流模式的弊端及分析
6.4.3 STL公司售后备件逆向物流运作新模式下的改善策略
6.4.4 STL公司售后备件逆向物流运作新模式的实施
6.4.5 实施新模式的几个建议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