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本型结构论

人本型结构论

  • 字数: 4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常修泽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5-08-01
  • 商品条码: 97872120801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1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人本型结构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新思维》是著名经济学家、人本经济学探索者常修泽教授的著作。该书研究中国第三波转型的三部曲之二。书中提出了中国发展新阶段的战略思维,他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到今天,物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在制订“十三五”规划乃至于更长时期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时,必须抛弃传统的物本思维,真正用人本思想来推进结构的转型。
作者简介
常修泽,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1949―2009年《中国百名经济学家理论贡献精要》入典者。作者长期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和国家宏观经济研究机构从事经济理论与决策研究。1990年被评为教授,1992年起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学术基金(香港)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香港亚太法律协会产权顾问等。常修泽教授独自著有《人本体制论》《广义产权论》《产权人本共进论》等学术理论著作,被学界称为中国“人的发展经济学领军人物之一”和“对产权问题素有研究的经济学家”。其理论贡献被收入《中国百名经济学家理论贡献精要》第2卷。常修泽教授多项科研成果获奖。新世纪以来,其参与主持完成的重点科研项目《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要问题研究》(为中共十六大报告起草工作提供的内部研究报告)等三项成果,曾分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0,2004,2005)。国际上,入选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国际名人录》第26版。近年多次应邀到海外讲授他提出的“人本体制论”“广义产权论”和“中国第三波转型理论”。
目录
第一章 导论:中国经济结构面临历史性转型
第一节 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一、需求结构
二、供给结构(产业结构)
三、要素投入结构
四、另一种要素投入结构:资源环境
五、城乡结构
六、区域结构
第二节 新阶段新情况对结构的新挑战
一、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挑战
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挑战
三、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挑战
四、资源环境约束的挑战
第三节 中国未来10年经济发展趋势
一、人均中等收入向人均“中高收入”阶段的转变
二、传统工业化模式向“新型工业化和服务业主导”的转变
三、“物本城镇化”向“人本城镇化”的转变
四、单一经济改革向“五环改革”的转变
第四节 经济结构转型的战略意义
一、近期意义:中国经济升级能否成功取决于结构转型
二、远期意义:结构转型与中国第三波历史大转型
三、世界意义:中国结构转型与世界三大潮流
第二章 人本型结构论的真谛:以人的发展为导向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根本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人”的位置在哪里:从30年两条曲线的“剪刀型离差”谈起
二、笔者相关探讨:从“人发指导性理念”到《人本体制论》的出版
三、人类发展趋势:从佩鲁的“新发展观”到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指数”
第二节 人本导向的自身逻辑及其延伸
一、人本导向的自身逻辑:人的发展真谛
二、逻辑的延伸:从“天一地一人产权”角度把握结构转型趋势
三、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必须“以人的发展为导向”
第三节 人本导向对结构转型的引领作用
一、人本导向的需求结构:重在提高“居民消费率”和“藏富于民”
二、人本导向的供给结构:重在发展与人相关的服务业和新兴产业
三、人本导向的要素投入结构:重在人的心灵放飞和万众创新
四、人本导向的资源环境:重在生态福祉和环境人权
五、人本导向的城乡结构:重在填平城乡之间的制度性“鸿沟”
六、人本导向的区域结构:重在实现区域协调和人际和谐
第四节 本书作者关于转型的三篇论文
一、中国:如何迈向幸福国家
二、科学发展观:“十二五”规划的灵魂
三、“十三五”建议:用“人本”思想推进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
――2015年2月在“欧洲思想实验室”关于中国“十三五”规划的专题发言稿
第三章 需求结构转型:以消费者为本位的消费主导型结构
第一节 从“人”的发展角度对“出口导向型”和“投资驱动型”的反思
……
第四章 产业结构转型:重在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五章 要素投入结构(上):以创新者为动力的创新驱动
第六章 要素投入结构(下):天人合一、绿色发展
第七章 城乡结构:由“城乡二元”向“城乡一体”转型
第八章 区域结构:由“板块碰撞”向“区域协调”转型
第九章 “特殊的区域关系”:两岸之间如何“合赢天下”
第十章 结构转型的体制支撑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