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唐君毅全集(新编本)

唐君毅全集(新编本)

中国文化历经花果飘零、灵根自植而返本开新并转上贞下启元之路的时代标识
  • 字数: 1.1583E7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作者: 唐君毅 著 唐君毅 编 唐君毅 译
  • 出版日期: 2016-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084103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5164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9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吾人处兹苦难之时代,亦不可无支撑文化意识宇宙者,唐先生即此时代文化意识宇宙中之巨人也。 ——牟宗三 通天地人之谓儒。著作昭垂,宇宙贞恒薪不尽;历艰困辱以捍道。尼山巍峙,书生辛苦愿应酬。 ——徐复观 然他对中国文化和新儒学有深厚感情,对人类学术有广博的实践,苦心孤诣终生以之是特别令人钦佩的。他所说的“儒学植根于人性,人性不灭,儒学即不死”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贺 麟 他的生命存在,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说到“心灵九境”,他是九境俱圆,那是随其生命的成长,到他生命的完成,他真是一代哲人。他会令人从他的人和书那里,看到真的生命和真的心灵。那是大生命、大心灵! ——程兆熊 君毅先生是在“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心情下处理他对社会的矛盾的。他热爱孔子,也免不掉孔子最后的命运。是悲剧,然而却是他甘愿取得的悲剧。 ——周辅成 唐先生历后半生的辛勤,所开建的思想路向、文化理想,我确信是中国复兴、世界安和所必由的大道。 ——司马长风 唐先生留在人间的,是他的精神志业、人格型范,和哲学思想,还有较具体的,就是他的著作。 ——蔡仁厚 唐君毅先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的学术生命是当代儒学经过好几代花果飘零后得以灵根再植的明证。他这种夙兴夜寐不辞辛劳地既研读哲学名著,向西方知者如黑格尔学习,又细嚼佛教宝典向中土大德如杜顺学习的求道精神,是使得淡泊如今的儒门,能够一阳来复,逐渐光大其思想境地的动源。 ——杜维明
内容简介
《唐君毅全集》(新编本),以1991年台湾学生书局版《唐君毅全集》为基础,对唐君毅先生部分著作进行重新编辑、校对、增补和分类,至于台湾学生书局版《唐君毅全集》的内容以及原编者的注解说明,谢廷光女士亲书全集及各册书名等,新编简体本保留其原貌。新编本力求完整地呈现唐君毅先生在“花果飘零”的时代对中华民族、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著,以及其“灵根自植”的信念坚守和返本开新的创造精神;同时也真实地呈现其“立三极”“开三界”,融通中西印三大文化系统的理想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以及做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实的中国人、一个真实的现代世界的中国人的独特人生轨迹。
作者简介
唐君毅先生(1909—1976),学名毅伯, 大学毕业后,始任中学教员,1933年,受友人许思园推荐,到中央大学哲学系任助教。1944年升任教授,并任哲学系主任。1947年受邀为江南大学教授兼教务长。1949年到香港,与钱穆、张丕介等创办亚洲文商夜学院,后改为新亚书院,任教务长兼哲学教育系主任。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受聘为哲学系讲座教授兼哲学系系务会主席,并被选为中大第一任文学院院长。1978年2月病逝于香港,后落葬于台北观音山朝阳墓园。 唐君毅先生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其宗旨在疏通中国文化生命之命脉、护持人道之尊严、保住价值之标准,其心愿在此文化意识之唤醒。其“三向九境”的哲学体系,力图囊括人类文化的各种价值形态,古今哲学的各种义理,冶中、西、印及儒、释、道于一炉,在近百年中西文化的汇聚冲突的大背景下,实践着融通儒佛道、涵化印西中的学术途径,对中国近代哲学之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目录
《唐君毅全集》分为六编三十九种三十九卷: 第一编:早期文稿(思想萌芽之作)〔两种两卷〕 第一卷 《早期文稿》 第二卷 《中西哲学思想之比较论文集》 第二编:道德人生(立人极之作)〔九种六卷〕 第三卷 《人生之体验》 第四卷 《道德自我之建立》《智慧与道德》 第五卷 《心物与人生》 第六卷 《爱情之福音》《青年与学问》 第七卷 《人生之体验续编》《病里乾坤》 第八卷 《哲思辑录与人物纪念》 第三编:人文精神(立皇极之作)〔九种八卷〕 第九卷 《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中国文化与世界》 第十卷 《人文精神之重建》 第十一卷 《中国人文精神之发展》 第十二卷 《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 第十三卷 《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上) 第十四卷 《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下) 第十五卷 《东西文化与当今世界》 第十六卷 《新亚精神与人文教育》《宗教精神与人文学术》 第四编:思想体系(立太极之作)〔九种十三卷〕 第十七卷 《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 第十八卷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第十九卷 《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一) 第二十卷 《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二) 第二十一卷 《中国哲学原论?原道篇》(三) 第二十二卷 《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 第二十三卷 《哲学概论》(上) 第二十四卷 《哲学概论》(下) 第二十五卷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上) 第二十六卷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下) 第二十七卷 《中国古代哲学精神》 第二十八卷 《中西哲学与理想主义》 第二十九卷 《英文论著汇编》 第五编:书简日记(生命实践之作)〔三种四卷〕 第三十卷 《致廷光书》 第三十一卷 《书简》 第三十二卷 《日记》(上) 第三十三卷 《日记》(下) 第六编:著作附编(生命印证之作)〔七种六卷〕 第三十四卷 《年谱》 第三十五卷 《图传》 第三十六卷 《亲人著述》 第三十七卷 《纪念集》(上) 第三十八卷 《纪念集》(下) 第三十九卷 《著述年表》《唐学研究文献索引》《总目》
摘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