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口创新力

人口创新力

人口基数是创新的前提,人口断崖等于经济的停止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圣基)梁建章,黄文政 著;李君伟 译
  • 出版日期: 2018-04-01
  • 商品条码: 978711159462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9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吗?中国能否成为发达国家取决于未来中国的创新力。中国能否越过中等国家收入陷阱,继续带领优选经济,取决于其创新力。而创新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因素,包括人口规模、组成和分布。中国的创新力能否比肩甚至超过美国、欧洲、日本呢?
本书从历史和世界的角度,用大量数据和新的经济学理论,论证了人口与创新以及经济的关系。与传统的人口经济学观点侧重点不同,本书在剖析了人口对于环境、资源、财税等方面的经济影响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人口成为影响创新力的根本因素,也就成为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的因素。本书详细分析了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地域分布对创新力的影响,也分析了各个主要国家在人口创新力方面的优势、劣势、政策的机会和陷阱。
中国以前享受了人口多、市场大的优势,但是未来会受累于人口严重老龄化问题。此为,中国的人口分布和流动也存在结构与政策的问题。与中国相比,在创新和人口方面,美国、印度也有独特的优势,日本和欧洲也有机会。尤其是美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移民优势。未来大国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国之间的人口政策的竞争。
梁建章、黄文政著的《人口创新力(大国崛起的机会与陷阱)(精)》提出了各国较优的人口策略,并且对于中国现行的人口、教育和城市化政策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这些政策建议将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不尽快调整现行的人口政策,中国很有可能在取得短暂的优势以后,迎来人口断崖式的下跌,从而在优选创新竞争中败下阵来。
作者简介
梁建章
携程旅行网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研究教授
黄文政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工程硕士、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科学系讲师、哈佛大学生物统计系助理教授、纽约千禧年对冲基金策略师。现为北京某金融公司合伙人与董事总经理、财新网人口问题专栏作家、人文经济学会特邀研究员。
目录
赞誉
作者简介
致谢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与政策
第一章 全球人口发展趋势
1 超低生育率背后的因素
2 对各国的人口预测
3 文化、宗教与生育率
4 东亚文化圈国家
5 非婚生育
6 基督教文化与西方世界
7 伊斯兰文化
8 老龄化趋势
9 城市化
第二章 人口与创新
1创新的经济理论
2 创新的类型
3 创新的历史趋势
4 创新驱动的社会变革
5 不同国家的创新能力
6 如何促进创新
7 创新的三个人口因素
8 规模效应
9 聚集效应
10 老龄化效应
11 其他可以促进创新的因素
12 创新和教育
第三章 人口与经济
1 低生育率与养老
2 低生育率和人口红利/赤字
3 高生育率能降低人均资产水平吗
4 低生育率能减少失业吗
5 机器人、失业与创新
6 老龄化对不同行业的影响
7 娱乐旅游业
8 健康产业
9 金融业
10中国婴儿潮和美国婴儿潮的比较
11 房地产行业
12 制造业
13 能源和大宗商品
14 人口与通货膨胀
15 人口和不平等
第四章 资源与环境
1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
2 清洁能源
3 世界粮食生产
4 水会变得稀缺吗
5 人口与环境
6 空气污染
7 城市拥堵
8 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
9 北京的人口太多了?
10规划3 000万人口规模的特大城市
第五章 公共政策
1 发达国家最近鼓励生育的政策
2 亚洲生育政策的逆转
3 鼓励生育政策的分析
4 财政支持
5 日托和教育支持
6 产假
7 构建鼓励生育的文化
8 女性的结婚率与未婚女性的生育率
9 鼓励生育政策的未来
10 移民
11 关于人才的战争
12 城市规划政策:城市规模有没有限制
13 国家间的竞争:大国与小国
14 大国的陷阱
15 携程旅行网的故事:公司规模和国家规模之间的类比
16 语言障碍与英语优势
17 贸易与移民
18 英国脱欧和执政
19 教育改革

第二部分 创新竞争
第六章 日本
1 日本经济的老龄化
2 失去的几十年
3 日本企业的老龄化
4 日本社会的老龄化
第七章 美国
1 美国的创新史
2 美国拥有创新的固有优势吗
3 生育率优势
4 移民优势
5 收入不平等会是问题吗
6 中国和美国
7 政策建议
8 总统任期前瞻
9 超级大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
第八章 欧洲
1 昔日的创新之王
2 现在断言德国出局是否为时过早
3 英国会有所不同吗
4 俄罗斯属于欧洲吗
5 欧洲创新前景
6 生育率和老龄化
7 生育率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8 移民
9 英国脱欧和欧盟的未来
10 政策建议
11 其他发达国家
12 结论
第九章 印度
1 印度的历史
2 印度能否实现持续增长
3 规模优势
4 印度的基础设施问题
5 出口和贸易平衡
6 政治体系
7 贫困和不平等
8 人才流失还是人才增益
9 自然资源
10 环境
11 经济前景展望
12 其他发展中国家
第十章 中国
1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2 人口众多是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优势
3 人才规模的优势
4 科技创新大国正在崛起
5 中国未来经济展望:中国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吗
6 中国经济的风险
7 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中的风险
8 收入差距扩大的风险
9 环境与自然资源风险
10 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是恶化的人口形势
11 中国、印度和美国的比较
12 未来人口政策的建议
13 推动城市化和大城市化
14 中国的教育制度改革
15 移民政策
16 生育政策
17 低生育率陷阱
18 中国未来人口趋势
19 鼓励生育刻不容缓
20 中国的人口创新优势能够保持多久
21 结论
后记 人口、创新和文明的竞争
参考文献
摘要
前    言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经济而言,人均收入增长了10倍以上,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们比200年前富裕了100倍。历史上,创新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而在最近的时代中,高科技公司已经真正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动力。2011年,苹果公司超过埃克森公司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到了2015年,在世界排名前10的公司中,有5家是在过去的40年里成立的科技公司。作为中国目前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的总市值已超过2500亿美元,仅排在美国五大科技公司之后。    与科技进步同样引人瞩目的,还有中国在过去40年中的崛起。中国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更令世人关注的是中国在创新领域中的迎头赶上,其进步速度甚至比进出口领域的步伐更快。如图0-1所示,中国在研发领域中的总支出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远超其同期GDP的增长,而且投入金额已经超过了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并将很快超过美国(到2020年,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    图0-1  在研发投入领域,美国仍然领先世界,但中国正在迅速追赶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15年。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对于美国、日本和欧洲部分富裕国家来说,如何在21世纪与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创新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对于高科技产业来说,成功的关键因素毫无疑问是人力资源。类似地,本书的观点是:人口,才是决定创新能够获得成功的根本因素,具有任何其他因素都不能取代的地位。这一观点对于公共政策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这包括鼓励生育、教育、移民等各方面的公共政策。    在过去的100年里,人类社会变化最大的领域之一是人口。一方面,今天的人们寿命更长——在过去的200年中,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从40岁增加到80岁,并且还在不断延长;另一方面,近50年来出现了另一个剧烈变化,那就是家庭规模急剧变小,生育率持续下滑。世界平均总和生育率,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4.9,下降到21世纪最初10年的2.5左右。    如图0-2所示,生育率下降的现象,不仅发生在发达国家中,同样也出现在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中。大多数发达国家和东亚国家出现了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低生育率现象,其生育率水平已经低于更替生育率。所谓更替生育率,是指为了让每一代人的规模大致相仿,需要达到每名妇女平均生育2.1个孩子的生育率(这个数字略超过2,因为有少数儿童可能会在成年以前死亡)。    图0-2  各类国家不同时期的生育率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15年。    尽管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仍然高于更替水平,但普遍也都处在迅速下降的过程中。只有少数贫穷的国家(比如非洲地区的一些国家)才会出现生育率居高不下的情况。所以,尽管人类的寿命比以前延长了不少,但世界人口的增长率已经从1960~1965年的1.92%大幅度下降到2010~2015年的1.18%。    最早受到人口剧变影响的国家是日本。在过去的40年里,日本的生育率一直低于更替水平,当前保持在1.4左右。从2005年开始,日本成为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的国家。在欧洲,生育率约为1.6,略高于日本。自1972年以来,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是负数,但由于有外来移民,近年来,德国人口开始出现正增长。在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育率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现在只有1.4。在接下来的20年里,中国将出现人口的负增长和急速的老龄化。据估计,在未来10年内,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即使如此,印度的生育率也在下降,其生育率已经由1970年的5.49下降到2013年的2.48。包括德里在内,印度某些城市的生育率已经低于更替水平。总体而言,世界人口将迅速老龄化,许多国家将经历人口负增长。这是全世界都正在面临的一个全新挑战。对于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创新领域中的竞争,它必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口增长趋势的如此逆转,出乎很多人的意料。200年以前,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发表了一篇关于人口和经济学的文章,其观点曾经广为流传。根据马尔萨斯的理论,生产力提高必然导致人口出现指数级别的增长,因为当人们拥有更多食物的时候,他们将会养育更多的孩子。随之而来的是过多的人口将会全部消耗掉社会的生产力,导致饥荒、战争和其他各种灾难。因此,生产力提高的最终结果,只是导致人口增长,而不能提升人均收入。这套理论始终不乏忠实信徒,1972年,罗马俱乐部一份标题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做出预测: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人口爆炸将会导致能源耗尽和资源枯竭。    事实已经证明,这些预测都是错误的。在过去的200年里,人类的生产力和人口数量都有所增加。然而,由于替代资源和能源的开发,自然资源并没有被消耗殆尽。事实上,自然资源的价格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相对于其他资产的价格,自然资源的价格实际上迅速下降了。此外,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的初期阶段之后,已经基本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更出人意料的是,人类社会遇到了与马尔萨斯主义经济学家们的预测完全相反的情况。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已经开始少生孩子了。这种新的人口形势,导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例如劳动力短缺、老龄化和经济活力下降等。    有很多原因致使人们普遍选择少生孩子,主要的原因包括:妇女受教育水平提高和劳动参与率增加,抚养孩子的成本上升,老年人对子女赡养的需求降低,以及现代生活方式挤压了养育孩子的时间等。本书第一章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这种前所未有的人口发展态势将如何影响经济和社会呢?关于人口减少和老龄化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非常有限,毕竟这是人类历史上的新现象。主流经济学观点认为,老龄化主要是一个公共财政问题,因为大量的老年人口将会给公共养老制度带来沉重的负担。相对来说,在一个老龄化的社会中,劳动人口将不得不奉养更多的退休人员,每个劳动者承担的养老支出将不得不增加。这些增加的支出将以对当前劳动力课以更高的税率或推迟其退休年龄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此外,老年人的消费方式与年轻人不同。老年人较少将开支用于购买住房和汽车,而较多用在医疗服务和旅行方面。因此,整个社会行业和经济结构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最后,由于老年人口的收入低而消费高(即负储蓄率),因此会对资本市场产生显著影响。总而言之,老龄化对许多行业和宏观经济整体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的观点是,老龄化对养老的负面影响将是温和且可控的。例如,在一个老龄化国家中,延长退休年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公共养老金负担的问题。当今的老年人寿命更长,而且目前大多数工作岗位的劳动强度并不太大,所以逐渐提高退休年龄不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然而,老龄化还存在一个最根本也最不可弥补的弊端,那就是导致整个社会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的减弱。除了那些比较依赖体力劳动的工作,一个50岁的人在许多心智技能方面都和一个30岁的人无甚差别。但就学习新技术或者创办新公司的能力而言,还是30岁的人更有创造力。虽然医学进步已经可以使人们的寿命更长,但是人类在其20多岁时仍然是身体最健壮的阶段,而最具创新精神和精力最旺盛的阶段则是在他们30岁的时候。发明家和科学家在30多岁时是最具创造力的阶段。大多数企业家也是在30多岁时开始创办公司的。    我们的研究表明,老龄化对创新和创业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巨大的。在一个老龄化的社会中,年轻人的数量下降了,年轻人特有的活力也就减少了。这主要是因为,在老龄化社会中,年轻人的晋升机会被老年人挡住了。在老龄化社会中,年轻的劳动者在组织中占有较低层级的职位,他们所拥有的社会话语权和政治权力较少,掌握的劳动技能较低,可以支配的经济资源也有限。因此,伴随着年轻人数量的减少,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力都会遭到削弱。通过分析日本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数据,我们发现,在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中,创业活动要稀少得多。例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人口老龄化极速加剧,其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急剧下降,导致其过去25年经济长期衰退。    未来,处于引领地位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大多将会在异常激烈的创新领域中展开。如何促进创新和创业是每一个国家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和读者一起分享我们关于人口变化对创新和经济的影响的观察与思考。    本书的结构如下:在第一章简要回顾全球人口发展趋势后,第二章将阐述人口因素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在这一章中,将会分析人口影响创新的三个最重要的渠道。除了老龄化,人口的规模和人口的地理分布,也会对创新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相对来说,大国和大城市容易获得规模庞大的市场和人才储备,从而在创新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三章将讨论人口如何影响经济的其他方面,如公共财政、失业和通货膨胀等。第四章将澄清人们对人口、经济,特别是对资源和环境等领域产生的误解。第五章将讨论增强创新力的各种政策选择,包括鼓励生育政策、教育政策和移民政策等。    本书的第二部分(从第六章至第十章)将探讨未来世界上的几大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济竞争前景,所涉国家包括日本、中国、美国、欧洲各国和印度等。人口及与其相关的政策选择,是决定各国在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