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姚苏凤与1930年代中国影坛

姚苏凤与1930年代中国影坛

  • 字数: 27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华 著
  • 出版日期: 2014-06-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3896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6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由张华所著的《姚苏凤和1930年代中国影坛》以姚苏凤个体呈现为经,早期电影、公共活动为纬,勾勒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电影界的总体风貌,描绘了“北上南下”的知识分子如何以血缘、地缘、学缘为纽带交往汇集,形成了“电影圈”中的知识分子群体,从而折射出早期中国知识分子在乱境中复杂而真实的心态。
作者简介
张华,新疆哈密人。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北京电影学院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影历史与理论。曾在《电影艺术》《当代电影》《艺术评论》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如《表演新中国――上官云珠的新中国“星路”历程》《新组织旧圈子――早期中国电影圈的构成及其管理模式简析》《<绝响>:南国影坛的经典诗作――兼谈对“四代半”或“五代半”命名的思考》《广春兰新疆电影解码》《姚苏凤:1930影评活动的推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大众电影>初创时期形态考察》等。近几年先后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新疆电影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研究课题“新疆电影史”。
目录
序一 治史范式的拓宽与创新
序二 以跨学科的电影史研究立场重回历史现场
自序 穿行影场与影刊的姚苏凤
“星社”到《自由谈》:由传统文人到现代都市知识分子
苏州与“星社”:地缘、血缘交织的早期电影场
苏州姚氏望族 苏州人的“文艺团体”
《自由谈》的少年之作:报刊文字中的“鸳蝴”习性
传统文人的“趣味儿” 小品文式的小说
影刊·剧作·影评:“中间”知识分子的独立空间
《电影周刊》:多元文化立场的早期呈现
初涉“银海” 从比亚兹莱的插图说起 《电影周刊》分析
剧作:多元艺术立场的“拉锯式”表述
再入“银海” “天一”剧作述评 “明星”剧作述评
影评:多元理论立场的渐次登场
“公论” “私见” “偏见”
《每日电影》:城市知识分子的公共网络
自我在公共空间的全面展现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