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道德评价可变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道德评价可变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字数: 158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杨青松 著
  • 出版日期: 2018-12-01
  • 商品条码: 9787548732488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道德评价可变性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是以道德判断可变性为主线开展两个方面研究:一方面从理论层面上,对道德评价可变性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等进行全面系统、深入浅出的阐述;另一方面从实证层面上,采用实验方法,深入探究道德评价对象的性质、道德评价主体的情绪和价值取向对道德评价可变性的影响。全书的内容既有完整的理论,又有大量的相关数字资料和实证,这使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可读性更强。
目录
章研究导论
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第三节研究框架和研究假设
第四节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二章道德评价概述
节道德评价的概念
第二节道德评价的根据
第三节道德评价的成分
第四节道德评价的研究方法
本章小结
第三章道德评价的影响因素
节道德评价的对象
第二节道德评价主体的情绪
第三节道德评价主体的价值取向
本章小结
第四章道德评价的理论模型
节理性推理模型
第二节社会直觉模型
第三节双加工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五章解释水平理论模型
节解释水平理论的概述
第二节解释水平与心理距离
第三节解释水平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解释水平理论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六章道德评价的可变性
节心理距离与道德违规行为
第二节心理距离与道德行为
第三节问题的提出
本章小结
第七章道德评价对象效应及其内在机制
节实验1:违规程度的效应
第二节实验2:解释水平的作用
第三节实验3:情境因素的作用
本章小结
第八章情绪效应
节实验4:负性情绪效应
第二节实验5:正性情绪效应
本章小结
第九章道德价值取向效应
节实验6:道德价值取向的比较
第二节实验7:个人主义价值取向效应
第三节实验8:亲社会价值取向效应
本章小结
第十章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