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

  • 字数: 329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聂珍钊 著
  • 出版日期: 2014-03-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3950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4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对我国现有文学理论进行了研究。
聂珍钊著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第一次对文学伦理学批评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解决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与批评实践中的一些基本学术问题。
文学伦理学批评(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是中国学者在借鉴西方伦理批评和中国道德批评的基础上创建的文学批评方法,它是一种从伦理视角阅读、分析、阐释和评价文学的批评方法。文学伦理学批评把伦理选择作为理论基础,认为伦理选择是在人类完成自然选择之后必须经历的过程。伦理选择的途径是教诲,而教诲的基本手段则是文学。文学伦理学批评从起源上把文学看成道德的产物,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伦理的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关于伦理的艺术。文学的任务就是描写这种伦理秩序的变化及其变化所引发的问题和导致的结果,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经验和教诲。文学伦理学批评以文学文本为批评的对象,从伦理的视角解释文学中描写的不同生活现象,挖掘其中蕴藏的道德教诲价值。同众多的批评方法相比,文学伦理学批评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从伦理的视角解释文学中描写的不同生活现象及其存在的伦理原因,并对其作出价值判断。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为方法论,强调文学及其批评的社会责任,强调文学的教诲功能,强调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站在当时的伦理立场上解读和阐释文学作品,分析作品中导致社会事件和影响人物命运的伦理因素,用伦理的观点阐释和评价各类人物伦理选择的途径、过程与结果,从中获取伦理选择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所给予我们的道德教诲和警示,探讨对于我们今天的意义。
作者简介
聂珍钊,湖北秭归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研究》(indexed by A&HCI)主编,《世界文学研究论坛》(indexed by SCOPus)执行主编,兼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美诗歌诗学协会副会长(uPenn based)、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外国文学学科评委、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外国文学史第一首席专家。l97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88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2年破格晋升教授。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3年赴剑桥大学英语系从事学术研究一年。1996年获英国学术院奖学金赴英国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与华威大学英语系从事学术研究一年。两项课题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代表性成果《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马斯·哈代小说研究》以及《英语诗歌形式导论》分别获得教育部首届和第五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代表性论文《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获教育部第六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曾应邀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普度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建国大学,马来西亚大学、拉曼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从事学术研究和讲学。
目录
导言
第一编 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研究
第一章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定义
第二节 文字、脑文本与物质文本
第三节 文学的物质形态
第四节 文学的定义
第五节 文学定义的相对性
第二章 斯芬克斯因子与伦理选择
第一节 人类的自然选择
第二节 人类的伦理选择
第三节 斯芬克斯之谜
第四节 斯芬克斯因子
第五节 斯芬克斯因子与俄狄浦斯的乱伦犯罪
第六节 道林?格雷的自然意志与理性意志
第七节 《一个分成两半的子爵》中的灵肉背离
第八节 《西游记》与中国志怪小说
第三章 文学起源的误读
第一节 摹仿的误读
第二节 文艺起源于劳动观点的产生与争议
第三节 “劳动创造了美”不是美学观点
第四节 “劳动创造了人”不是文学观点
第五节 劳动不是艺术的起源
第四章 文艺与文学概念的含混
第一节 文学与文艺的历史之辨
第二节 20世纪初至20年代“文艺”概念的出现与使用
第三节 文艺最初的定义及来源
第四节 文艺含义的含混及文艺学问题
第五章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道德传统
第一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及文学伦理学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道德责任
第三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道德传统
第四节 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批评
第五节 中世纪的文学批评
第六节 文艺复兴至18世纪的文学批评
第七节 19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
第六章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
第一节 古代希腊的伦理文学
第二节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批评
第三节 经典文学的范例解剖
第七章 文学经典的阅读、阐释和价值发现
第一节 关于文学经典
第二节 为什么需要文学经典
第三节 文学的经典化过程
第四节 文学经典的价值发现
第八章 西方文学的伦理批评:发展与演变
第一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西方渊源
第二节 文学伦理学的两种倾向
第三节 从文学伦理学研究到文学的伦理批评
第四节 波斯纳与布斯之争
第九章 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接受与勃兴
第一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中国的接受
第三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中国的勃兴
第四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在中国的研究运用
第二编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实践运用
第十章 伦理禁忌与俄狄浦斯的悲剧
第一节 《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解说
第二节 俄狄浦斯情结
第三节 杀父娶母与乱伦犯罪
第四节 斯芬克斯之谜的伦理启示
第五节 维护伦理秩序的必要性
第十一章 哈代的创作与伦理道德思想
第一节 哈代的进化论伦理道德思想
第二节 哈代的功利主义道德观
第三节 哈代的正义观
第四节 《德伯家的苔丝》的道德倾向及评价
第五节 哈代对利己主义和宗教道德的批判
第十二章 《老人与海》与丛林法则
第一节 老人与狮子的寓意
第二节 老人捕鱼与丛林法则
第三节 老人捕鱼的伦理启示
第十三章 《悲悼》的乱伦与复仇
第一节 奥尼尔的戏剧创作与《悲悼》三部曲
第二节 《悲悼》与《俄瑞斯忒斯》的故事置换
第三节 孟南家族的乱伦犯罪
第四节 乱伦、犯罪与后果
第十四章 伦理演变与中国五四时期的诗歌
第一节 五四时期的诗歌伦理
第二节 新诗伦理与《蝴蝶》
第三节 胡适的新诗创作
第四节 新诗伦理的接受与新诗创作
附录一 文学伦理学批评术语列表
附录二 文学伦理学批评术语解释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