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儒学与艺术教育

儒学与艺术教育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 作者: 聂振斌 著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0-09-03
  • 商品条码: 9787807181309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艺术同自然一样,都是人类本来意义上的家园……艺术保证不是常人认为的玩物,而是和谐之源,从中流出的,是涌动不息的生命之泉,只要接触艺术和欣赏艺术,这富有生命力的甘泉便会滋润干渴的嘴唇,使心田之苗茁壮成长。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和谐的和发展完美的人。如果一个社会由这样的人组成,整个社会也就成为和谐的社会。……一个社会只有同艺术结婚,才能生出文化之子,如果与艺术离异,只能导致野蛮,这个社会随之会变成文化的沙漠。
    “对艺术的创造、接受和欣赏,是一种不错的文化素质,而获取这种素质的重要捷径,就是艺术教育。”
    “当今方兴未艾的综合艺术教育或生态艺术教育……不仅注重各门艺术之间的对话、交叉和贯通,还注重艺术精神向其他学科的渗透。……实施综合艺术教育,我国是很有优势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很好艺术教育传统,完善和发展综合艺术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正是开发这一套《艺术教育前沿论丛》的宗旨。”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经典儒学理论中的艺术教育思维及儒学演变与艺术教育的发展。全书分为两部分,上篇分别阐述孔子、孟子、荀子,《易学》和《乐记》等先秦思想家和儒家经典著述中的艺术教育思想,下篇逐一剖析汉、魏晋齐梁、唐、宋、明、清各朝儒学的变迁与艺术教育的发展,全面解析了儒学的艺术精神与艺术教育的思想倾向。
作者简介
聂振斌,1937年生,辽宁盖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从事美学研究,主攻中国美学史。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要论著有:《蔡元培及其美学思想》、《王国维美学思想述评》,《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艺术化生存》(合著)、《思辨的想像》(合著)、《中国古代美育思想史纲》等。
目录
引论 儒学的艺术精神与艺术教育的思想倾向
  一 礼乐教化和儒学与艺术
  二 艺术发展的文化环境
  三 儒学的艺术精神
  四 艺术教育的思想倾向
上篇 儒学的艺术教育思想
 第一章 孔子的礼乐教化与乐的人生境界
  一 礼乐修养
  二 礼乐反思
  三 诗教思想
  四 仁与乐的人生境界
 第二章 孟子的性善说与人格修养
  一 心性之学的教育意义
  二 鉴赏论与“君子有三乐”
  三 “理义之悦我心”与“与民同乐”
  四 “浩然之气”与人格之美
 第三章 荀子的性恶说与礼乐论
  一 人性恶与礼乐的产生
  二 “礼者。所以正身也”
  三 “乐者,乐也”
  四 “美善相乐”
 第四章 《易传》的象论、文论、道论与艺术教育
  一 象论与艺术审美
  二 文论与人文教化
  三 道论与艺术境界
  四 生命哲学与艺术批评的生命意识
 第五章 《乐记》的艺术教育思想
  一 人性论与乐的创作源泉
  二 审美形式
  三 “反情以和其志”
  四 “著诚去伪”
  五 “雅”“淫”“和”
下篇 儒学的演变与艺术教育的发展
 第六章 汉代经学与艺术教育概论
  一 礼乐教化的恢复与演变
  二 “琴操”——琴乐与人格修养
  三 “厚人伦。美教化”——诗教的社会功能
  四 “恶以戒世,善以示后”——绘画的劝诫作用
  五 从实用走向审美——书法教育
 第七章 失去独尊地位的儒学与魏晋齐梁艺术教育概论
  一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乐教——阮籍与嵇康
  二 审美化的里程碑——书法教育
  ……
 第八章 儒学复兴与大唐艺术教育概论
 第九章 新儒学与两宋艺术教育概论
 第十章 宋明理学与明清艺术教育概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