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金属切削加工与刀具

金属切削加工与刀具

  • 字数: 346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武友德,张跃平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6-08-01
  • 商品条码: 978711154343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2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高端技术技能应用型本科学生培养必须面向实际,解决各种实用的应用问题、技术问题,同时也需要解决一些与应用、技术紧密相关的基础性问题的要求,科学组织教材内容,注重课程之间的相互融通及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衔接而编写的。
本书共分为课程认识、刀具基本定义、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金属切削基本理论的应用、车刀及其选用、孔加工刀具及其选用、铣刀及其选用、磨削与砂轮、其他刀具简介九章。
除了靠前章课程认识和第九章其他刀具简介外,每章内容均按照“高端技术技能应用型本科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分析本章承担的任务,选择合适的载体,将实际生产案例有机地融入教材中,做到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的有机结合。
本书可以作为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用书,也可作为企业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课程认识1
第一节课程的性质和定位1
第二节本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的衔接1
第三节教学与学习方法2
第二章刀具基本定义3
第一节知识引入3
第二节切削运动、切削用量与切削层参数4
第三节刀具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9
第四节刀具的工作角度18
第五节知识应用22
复习思考题24
第三章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25
第一节知识引入25
第二节切削变形26
第三节切削力35
第四节切削热与切削温度41
第五节刀具磨损与刀具寿命49
第六节已加工表面质量54
复习思考题57
第四章金属切削基本理论的应用58
第一节任务引入58
第二节刀具材料及其选用58
第三节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66
第四节切削液的选用70
第五节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73
第六节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81
第七节任务实施85
复习思考题88
第五章车刀及其选用89
第一节任务引入89
第二节车刀的种类及应用89
第三节车刀的正确安装103
第四节任务实施105
复习思考题107
第六章孔加工刀具及其选用108
第一节任务引入108
第二节孔加工刀具的种类及用途109
第三节麻花钻112
第四节深孔钻123
第五节铰刀126
第六节镗削与镗刀134
第七节孔加工复合刀具140
第八节任务实施143
复习思考题148
第七章铣刀及其选用149
第一节任务引入149
第二节铣削加工工艺范围及铣刀种类149
第三节铣刀的几何角度154
第四节铣削用量及铣削切削层参数155
第五节铣削力158
第六节铣削方式及其选择159
第七节铣刀的刃磨163
第八节常用铣刀的安装164
第九节任务实施166
复习思考题167
第八章磨削与砂轮168
第一节任务引入168
第二节磨削加工工艺范围及磨削方法168
第三节磨削运动及磨削用量176
第四节砂轮结构与选择176
第五节砂轮的磨损、修整及安装182
第六节磨削加工的特点184
第七节先进磨削方法简介184
第八节任务实施186
复习思考题188
第九章其他刀具简介190
第一节刨刀190
第二节拉刀193
第三节螺纹刀具206
第四节齿轮加工刀具211
第五节自动化加工刀具218
复习思考题221
参考文献222
摘要
“金属切削加工与刀具”课程是高端技术技能应用型本科机械制造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为建设好该课程,编者走访了大量的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综合要求,并联合企业制订了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岗位职业标准》,依据该标准开发了《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按照《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中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要点,研究课程内容,组建了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团队。
    本书的编写始终以“高端技术技能应用型本科机械制造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的该门课程所承担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托,以工厂典型零件的真实加工过程为导向,结合企业生产零件的工作流程,分析完成每个流程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归纳“金属切削加工与刀具”课程的主要工作任务,选择合适的载体,构建主体学习单元;按照素质、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推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将真实生产过程融入教学全过程,切实做到“理论具有系统性、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重点突出技术应用。
    本书由学校与企业合作编写,是在《金属切削加工与刀具》活页教材的基础上,经过3年的试用和不断的修改,并与企业专家多次研讨,最终编写而成的。
    本书实行双主编与双主审制,由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友德教授、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张跃平高级工程师联合担任主编,由西华大学蔡长韬教授、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吴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联合担任主审。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友德教授编写第一章;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苏珉副教授、陈远新教师编写第二、三章,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刀具研究所吴波工程师提供相关资料,并协助编写;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胡兆国教授、孙涛博士(讲师)编写第四、六章,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工具研究所钟成明高级工程师提供相关资料,并协助编写;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胡小青副教授、王春焱讲师编写第五章,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杨松凡高级工程师提供相关资料,并协助编写;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胡小青副教授、郭德桥高级实验师编写第七章,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徐斐高级工程师提供相关资料,并协助编写;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严辉容高级工程师、武明洲讲师编写第八章,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吴勤高级工程师提供相关资料,并协助编写;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友德教授、伍晓亮硕士研究生编写第九章。
    因本书涉及内容广泛,编者水平有限,难免出现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