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死抉择——金融动荡下的转型之路

生死抉择——金融动荡下的转型之路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 作者: 唐风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09-02-01
  • 商品条码: 9787504463265
  • 版次: 0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继畅销书《新货币战争》、《金融风暴下的2009》之后的又一重磅巨献。 这是一本让你激动不已的书,它将告诉你——作为实体经济的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转“危”为“机”;如何借助拉动内需的东风,使企业升级,产业转型。     坚定信心是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企业要靠信心稳定市场预期,靠信心渡过难关。     ——温家宝     今年底到明年(2009)的大学就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第一,毕业生多。今年是559万,明年是610万。第二,就业空间相对紧。特别是企业需求这块,如果下没比较厉害的话,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相对就比过去有所减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张小建     摆脱困境根本的出路,是要以进取的心态,实现产品或技术上的突破,建立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软实力,形成软硬实力相匹配的企业结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陈清泰研究员     中小企业可以将市场重点转向满足内需上,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国内销售比重较大的企业就比主要依赖国际市场的企业存活的比例大一些。实际上,这也是未来10年中小企业发展的大方向。     ——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刘帆     中小企业在经济危急中尤其脆弱,倒闭呈加速之势,首先是企业获得贷款难度加大,其次即使获得贷款,由于消费者购买欲望降低,企业也常常收不抵支。     ——华盛顿智库税收政策中心专家  伯尔曼     纽约市许多高薪的专业人士如律师、会计师和建筑师,也和建筑工人及零售商一样,被卷入失业的浪潮。同时也;中击着年轻职工和老年职工,而且在未来几个星期和几个月里,来势还会更凶猛。纽约的失业人数将多达15万人。据估计,从2008年11月开始,每个月被裁退的职工约1万人,这个裁员大潮应会持续到2009年底。     ——纽约时报
内容简介
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正在进一步显现。放眼世界,我们看到全球新一波实体经济危机正在进一步蔓延:美国汽车业救市迫在眉睫:欧洲国家的航空业接二连三地出现倒闭潮;全球第三大矿业巨头力拓计划在明年(2009)裁员14000人,同时削减开支50亿美元;日本索尼公司将在全球裁员1.6万人,同时整合生产基地,削减投资规模;全球最大铁矿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将关停巴西Espirito Santo省两大矿厂,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300人。另有5500名雇员被安排带薪休假……而更多的中小企业不是倒闭就是在倒闭的边缘苦苦挣扎。
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我国企业经营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的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据海关总署发布的2008年11月进出口商品贸易数据显示,11月中国进出口额惊现负增长,另外,新出口订单指数降幅巨大,这也是我国贸易顺差连续4个月创出历史新高。这些指数都表明,中国未来出口增长不容乐观。
    在这样严峻的背景下,中国的企业如何杀出一条生存之路,实施突围战略?产业转型无疑成了企业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而企业转型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国内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因此企业转型不仅是自救,同时也是关系到千千万万国人的饭碗问题。产业如何转型?路在何方?本书放眼世界,立足中国,重点就此类诸多问题与你一起深入探讨和详细剖析,相信本书探讨的所有问题都是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
目录
第一章 欧美等实体经济:“寒流”中苦苦挣扎
  1. 金融危机加剧,欧美实体经济“煞星”当头
  2. 金融风暴刮倒欧美汽车业
  3. 欧美企业纷纷裁员减产过寒冬
  4. 欧美金融机构遭受重创
  5. 美国大企业ECO及富翁损失惨重
  6. 美国实体经济遇“冰川”
  7. 巴黎银行“股市神话”破灭
  8. 地产业“寒流中”亚洲寻暖
  9. 欧洲多国展开救市计划
第二章 我国实体经济:自信而不能盲目乐观
  1. 国务院召企业座谈,共商应对危机之策
  2. 实体经济受损,中国经济涉难前行
  3. 岗位流失就业压力凸显
  4. 金融业迎来发展新契机
  5. 金融危机“抽血”国内创投业
  6. 危机阴影下的中国互联网产业
  7. 香港企业将现倒闭裁员潮
  8. 珠三角出口企业形势严峻
  9. 金融风暴吹冷通信业
  10. 我国汽车业被金融危机撞腰
  11. 国内圣诞礼品市场锐减
  12. 香港两大零售连锁企业因金融风暴关门
  13. 地方政府面对失业返乡潮
第三章 企业转型,路在何方
1. 金融危机催中小企业转型
2. 达能转型:6亿欧元再卖饮料资产
3. 金山转型互联网应对危机
4. 商业银行在规避风险中加速战略转型
5. 神州数码:公司整合,业务战略再转型
  7. 珠三角家具业在危机中转型
  8. 虎门服装:吹响产业升级转型新号角
  9. 金融危机逼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10. 浙江汽车业实行技术转型升极
  11. 打造品牌,自主量力改变困境
第四章 金融动荡:如何破解融资之难
  1. 企业面临资金紧缺困难重重
  2. 多渠道中小企业融资之难
  3. 地产商的多元化融资之路
  4. 医药企业在危机中的融资“机遇”
  5. 中国电信调整融资方式——债务融资
  6. 小额贷款公司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7. 上海多项举措帮助中小企业突破融资难题
  8. 山东积极推广“寿光模式”
  9. 山西实行“政银企合作”
第五章 突出重围:不是裁员而是创新
  1. 创新是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良策
  2. IT企业创新三部曲
  3. 金融危机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4. 科技创新凸显中小企业竞争力
  5. 企业营销创新:外销转内销
  6. 中星微电子在危机中的创新之路
  7. 奥普:开发80后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
  8. 危机中滁州机电行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9. 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
  10. 比殛迪靠创新从容“过冬”
第六章 企业联合,资源整合迫在眉睫
  1. 优质资源整合刻不容缓
  2. 零部件企业资源整合的新举措
  3. 中国企业“抄底”海外资源时机显现
  4. 传媒业借金融危机掀并购潮
  5. 危机中汇源的“多赢”并购战略
  6. 金融危机促松下与三洋并购
  7. 慈铭在危机中加快收购步伐
  8. 保时捷借金融危机欲吞并大众汽车
第七章 抓住机遇,转“危"为“机”
  1. 拉动内需:企业解困的新机遇
  2. 金融危机让服务外包出现新亮点
  3. 把握需求,海尔推进产业化变革
  4. 电子商务加快企业占领市场制高点
  5. 投影厂商逆流而行
  6. 阿里巴巴抓住国内国外双重机遇
  7. 鞋企洗牌:再夺欧美订单主导权
  8. 光伏发电成本提前达“临界点”
摘要
第一章  欧美等实体经济:“寒流”中苦苦挣扎 1.金融危机加剧,欧美实体经济“煞星”当头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欧美经济均呈下滑之势,欧美商业以及投资银行中的名牌大行纷纷告急,或盈利大降,或亏损严重。据统计,2007年末季,花旗、美林便各有约百亿美元的亏损。这是美林有史以来最大的单季亏损,在连续两季亏损后出现了自1998年以来首度全年亏损,数额高逾70亿美元。2007年后两季中,花旗、美林、瑞银、汇控等欧美大行,便已分别为次贷危机埋单数十亿以至过百亿美元。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在欧美不断扩散,2008年3月21日,香港《大公报》发表评论说,欧美金融危机的扩散有如瘟疫无孔不入,许多本以为安全的领域均难幸免而受感染,显示金融危机已波及较优质资产,到了玉石俱焚的境地。这反映债务市场的信心已经崩溃,信用收紧及风险回避已达到超乎常理的地步,金融危机至此全面蔓延。     为了扼制金融危机,拯救金融体系,美联储在2008年3月中数日内连续出台救急措施总共花费4000亿美元,其他几家海外央行亦联手注资,达数百亿美元,以增强金融体系流动性。     危机的演化过程,反映金融市场内部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也突显了西方金融创新失控及监管漏洞百出。当风险累积到令泡沫爆破时,自然就会出现雪崩效应。     在次按之后,其他信贷业务如商用物业、非次按住宅、信用卡及汽车贷款等,都同样面临坏账高升的风险。例如信用卡,其市场规模与次按相当,近年银行纷纷以优惠条件及高信用额吸引客户,而在按揭贷款收紧后许多消费者又转用信用卡,故如次按般形成了“次卡”问题,在经济下滑时风险急升。美国运通在公告中称,拖欠卡数个案已在2007年12月大增,分析指出,全行业包括其他如VISA等公司亦受影响,盈利受压。此外,债券保险商更面临重大危机:随着经济回落金融紧缩,企业债券坏账率以倍计大升,承保商损失达千亿美元。     2008年9月14日,美联储联合美国银行、巴克莱、花旗、瑞士信贷、德意志银行、高盛、摩根大通、美林、摩根士丹利和瑞银等十大银行建立700亿美元平准基金,用来为存在破产风险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保障,确保市场的流动性。     随着金融海啸的进一步加剧,2008年9月16日,在雷曼兄弟宣告破产保护和美林宣布出售后,国际资本市场大幅下跌,不仅美股而且包括全球股市乃至大宗商品市场都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暴跌行情,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     步贝尔斯登之后华尔街两大金融巨头轰然倒下,背负600多亿美元债务的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于2008年9月15日凌晨发表声明,宣布将向法院递交破产保护申请。就在前一日晚问,同样负债累累的全球最大券商美林公司已宣布将以500美元的价格“卖身”美国银行。     两大投行的“变故”使股市大跌。9月15日,道琼斯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