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领导力.公共服务动机与中国农村集体行动

领导力.公共服务动机与中国农村集体行动

本书探究了中国情境下公众的公共服务动机结构、典型特征及其对集体行动的影响,展现了中国场景给公共服务动机研究带来的机会,拓展了公共服务动机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场域。
  • 字数: 212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舒全峰 著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302557524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领导力、公共服务动机与中国农村集体行动》既有领导力影响集体行动的宏观和中观分析,又引入了微观层面的分析,从人的心理动机和行为选择角度分析农村领导力的作用机制,较为完整地揭示了中国情境下领导力与农村集体行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发展公共管理的“中层理论”贡献了来自中国农村的经验证据,为乡村治理实践提供了理论启示和政策参考。
内容简介
《领导力、公共服务动机与中国农村集体行动》首先采用有序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检验了领导力对于农村集体行动的影响。随后采用“结构化-实用化-情景化”案例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和虚拟民族志的方式,从领导者视角初步分析了领导力对集体行动的作用机制;接着又从参与者的视角,通过扎根理论的方式,分析了公众参与集体行动的公共服务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最后结合质性研究的结论,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的基础架构,从行动者视角构建了解释中国农村集体行动的领导-动机-制度框架,采用分层线性模型进行了计量实证。
作者简介
舒全峰,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从事公共政策、乡村治理、精准扶贫研究。已在《管理世界》《公共管理学报》等重要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提交内参报告10余件,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曾获得教育部博士生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蒋南翔奖学金、第7届华人公共管理学者研讨会优秀论文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 2019年9月入选清华大学高层次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水木学者”计划。
目录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研究缘起: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1.2研究背景: 中国农村的发展悖论与制度响应 1.2.1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1.2.2国家反哺力度持续加大,“最后一公里”难题凸显 1.2.3实施乡村振兴应对集体行动困境带来的治理危机 1.3研究问题的提出 1.4研究目的 1.5研究意义 1.5.1理论意义 1.5.2实践意义 1.6研究方法 1.6.1基于CiteSpace软件的文献计量分析 1.6.2基于HLM分层线性模型的计量实证 1.6.3基于PSM倾向得分模型的计量实证 1.6.4基于SPS方法的案例过程追踪研究 1.6.5基于NVIVO软件的扎根理论分析 1.7数据资料来源 1.8技术路线图与篇章结构安排 第2章研究综述 2.1集体行动 2.1.1集体行动概念 2.1.2集体行动影响因素 2.2领导力 2.2.1领导力与公共领导力研究的理论背景 2.2.2领导力研究的理论演变与发展 2.2.3公共领导力研究的理论前沿和热点 2.3公共服务动机 2.3.1公共服务动机研究理论背景 2.3.2公共服务动机概念 2.3.3公共服务动机研究内容 2.3.4公共服务动机进一步的研究空间 2.4文献评述与理论空间 第3章领导力与集体行动: 基于CIRS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3.1第一书记治村与领导力供给 3.2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 3.2.1数据来源与调查方法 3.2.2变量选择与描述统计 3.3计量实证 3.3.1第一书记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检验 3.3.2领导力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检验 3.4本章小结 第4章领导何以作用: 基于华中地区Q村的SPS案例研究 4.1SPS案例研究方法选择 4.2案例的选取与基本情况 4.3资料搜集方式 4.4领导力作用机制的过程追踪 4.4.1“星”的领导者特质与村庄集体行动发起 4.4.2社会网络整合与集体行动的一阶动员 4.4.3变革型领导行为与集体行动的二阶动员 4.5本章小结 第5章公众何以参与: 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5.1扎根理论方法与应用 5.2数据来源与处理方式 5.2.1数据来源 5.2.2处理方式 5.3范畴提炼和模型建构 5.3.1开放式编码 5.3.2主轴编码 5.3.3选择性编码 5.3.4理论饱和度检验 5.4公众参与集体行动影响因素模型阐释 5.4.1公共服务动机影响公众参与集体行动的意愿 5.4.2领导力影响集体行动中公众的公共服务动机 5.4.3理性心理评估调节公众参与集体行动的投入力度 5.5公众公共服务动机的典型特征 5.6本章小结 第6章集体何以行动: 基于LMI框架的实证检验 6.1框架建构与研究假设 6.1.1基于IAD框架的基础架构 6.1.2“领导—动机—制度”框架的构建与研究 假设的提出 6.2研究方法 6.3数据来源 6.4变量选择与描述统计 6.4.1变量选择与测度 6.4.2描述性统计分析 6.4.3核心变量相关性检验 6.4.4信度与效度检验 6.5计量实证分析 6.5.1零模型与分层线性模型的适合性评估 6.5.2领导力影响集体行动参与的主效应模型 6.5.3理性心理评估的简单调节效应模型 6.5.4公共服务动机的中介效应模型 6.5.5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6.6实证结论与核心变量阐释 6.6.1村庄领导力直接影响集体行动的阐释 6.6.2公共服务动机受村庄领导力影响的阐释 6.7本章小结 第7章结论与讨论 7.1主要结论 7.2研究贡献 7.3研究讨论 7.3.1解决“人”的问题是破解中国农村公共治理 危机的根本 7.3.2“人是理性的感性动物”是当代中国乡村 治理的着力点 7.3.3农村领导力的乡土化提升比领导力供给 本身更为重要 7.3.4“农民是一盘散沙”话语体系的精英主义 偏见亟待消除 7.4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质性研究深度访谈提纲 附录B集体行动专项调查问卷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