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

尼采与布克哈特——对话中的两个精神世界

  • 字数: 27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德)阿尔弗雷德·冯·马丁 著 黄明嘉,史敏岳 译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6759395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尼采与布克哈特,一个是倾向人文理想的人本主义者,另一个越来越成为人本主义的对立面,他们是两个对立的精神世界。他们之中,哪一个在生平和个性方面具有更高更普遍的意义?又如何对另一方产生影响?布克哈特是19世纪欧洲文史大家,与尼采是同时代人,但一直以来,国内学界对布克哈特缺乏足够认识。在本书中,冯•马丁将尼采与布克哈特并举,一方面总结了布克哈特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将其与尼采思想进行对比,从而让读者对布克哈特有更全面的认识。
内容简介
《尼采与布克哈特》是德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阿尔弗雷德·冯·马丁(Alfred V. Martin,1882-1979)撰写的一部论述尼采与布克哈特思想的德语专著,1941年在瑞士出版。
布克哈特是19世纪欧洲文史大家,与尼采是同时代人,但一直以来,国内学界对布克哈特缺乏足够认识。在本书中,冯·马丁将尼采与布克哈特并举,一方面总结了布克哈特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将其与尼采思想进行对比,从而让读者对布克哈特有更全面的认识。
尼采与布克哈特,一个是倾向人文理想的人本主义者,另一个越来越成为人本主义的对立面,他们是两个对立的精神世界。我们的全部注意力就放在对这个主题的论述上,即论述何者在生平和个性方面具有更高更普遍的意义。我们想了解的是,这两位人物如何借助其内在本质,而必然对另一方产生影响。
《尼采与布克哈特》突出一种超个体和超历史的旨趣,这或许让读者获悉两者生平事迹的愿望落空了,但说到底,尼采和布克哈特只是时代的代表罢了,他们两人最终理解的精神史就是“为获取精神价值的奋斗史”。
目录
尼采、布克哈特与人文教育的后现代困境(刘小枫)
第二版前言
导论
一 私人关系
二 与巴塞尔的关系及其象征意义
类型
三 学识与教养的异同
四 社会学角度
五 古典天性与浪漫天性
六 对生命的静观默想与唯意志论思维
七 两种人与两种不同的哲学
对时代的批评
八 否定与立场
九 大众
十 强权
十一 自由的终结?
表达世界观的历史形象
十二 对希腊文化的评价
十三 希腊文化与人本主义
十四 “危险的”生活
十五 个人主义与“伟人”
十六 受难者
十七 历史的超验形而上学
十八 文艺复兴与基督教
十九 “贵族的”文艺复兴
二十 旧政体与革命
二十一 拿破仑
二十二 欧洲,自由与权力问题
结语
二十三 欧洲与各民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