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7版)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7版)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普雷斯曼(Roger S.Pressman) 著 郑人杰 等 译
  • 出版日期: 2011-05-01
  • 商品条码: 97871113358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41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7版)》自1982年发行第1版以来,一直受到软件工程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软件工程课程的重要教学参考书。近30年来,它的各个后继版本一直都是软件专业人土熟悉的读物,在国际软件工程一界享有无可置疑的权威地位。它在全面而系统地介绍软件工程的有关概念、原则、方法和工具方面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7版)》在给出传统的、对学科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方法时,又适当地介绍了当前正在发展的、具有生命力的新技术。《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7版)》第7版在结构和内容上均有调整、更新和充实,论述了很多人们称之为“21世纪工程学科”的重要主题。第7版更加突出软件过程,强调普遍使用的软件工程方法。
对第7版的内容做了如下划分,这样更便于课堂教学及自学使用:
第一部分 软件过程,介绍了说明,性模型和敏捷过程模型。
第二部分 建模,介绍了现代分析与设计方法,新的重点放在基于UML的建模方面。
第三部分 质量管理,是第7版中新增加的内容。描述软件测试、质量保证、形式化验证技术和变更管理的各个方面。
第四部分 软件项目管理。介绍与计划、管理和控制软件项目有关的主题。
第五部分 软件工程高级课题,用专门的章节讲述软件过程改进及将来的软件工程趋势。
内容简介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7版)》自近30年前第1版问世以来,在软件工程界始终发挥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权威性是公认的、无可置疑的。第7版绝不是前一版的简单更新,它包含了很多新的内容,而且调整了全书的结构,以改进教学顺序,同时更加强调一些新的、重要的软件工程过程和软件工程实践知识。全书分软件过程、建模、质量管理、软件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高级课题五个部分,系统地论述了软件工程领域最新的基础知识,包括新的概念、原则、技术、方法和工具,同时提供了大量供读者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参考信息。
《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7版)》适合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软件工程及相关课程的教材,新版中五个部分的划分有利于教师根据学时和教学要求安排教学,同时也适合作为软件专业人员的工作指南,即使是资深专业人员,阅读《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原书第7版)》也能获益匪浅。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普雷斯曼(Roger S.Pressman) 译者:郑人杰 马素霞 等

Roger S.Pressman,软件过程改善和软件工程技术方面国际知名的权威。30多年来,他作为软件工程师、管理人员、教授、作者及咨询顾问始终投身子软件工程领域。Pressman博士著有6部著作,撰写了很多技术文章,是多种行业期刊的固定撰稿人,曾任多种行业杂志的编委,并多年来一直担任《IEEE Software》杂志Manager专栏的编辑。Pressman博士是知名的演讲者,曾在许多行业会议上演讲。他还是美国计算机协会(ACM)、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等组织的成员。
目录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前言
作者简介
第1章 软件和软件工程
1.1 软件的本质
1.1.1 定义软件
1.1.2 软件应用领域
1.1.3 遗留软件
1.2 webapp的特性
1.3 软件工程
1.4 软件过程
1.5 软件工程实践
1.5.1 实践的精髓
1.5.2 一般原则
1.6 软件神话
1.7 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
1.8 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推荐读物与阅读信息

第一部分 软件过程
第2章 过程模型
2.1 通用过程模型
2.1.1 定义框架活动
2.1.2 明确任务集
2.1.3 过程模式
2.2 过程评估与改进
2.3 惯用过程模型
2.3.1 瀑布模型
2.3.2 增量过程模型
?2.3.3 演化过程模型
2.3.4 协同模型
2.3.5 演化模型的最终评述
2.4 专用过程模型
2.4.1 基于构件的开发
2.4.2 形式化方法模型
2.4.3 面向方面的软件开发
2.5 统一过程
2.5.1 简史
2.5.2 统一过程的阶段
2.6 个人过程模型和团队过程模型
2.6.1 个人软件过程
2.6.2 团队软件过程
2.7 过程技术
2.8 产品与过程
2.9 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推荐读物与阅读信息

第3章 敏捷开发
3.1 什么是敏捷
3.2 敏捷及变更的成本费用
3.3 敏捷过程是什么
3.3.1 敏捷原则
3.3.2 敏捷开发的战略
3.3.3 人的因素
3.4 极限编程
3.4.1 极限编程的权值
3.4.2 极限编程过程
3.4.3 工业极限编程
3.4.4 关于xp的争论
3.5 其他敏捷过程模型
3.5.1 自适应软件开发
3.5.2 scrum
3.5.3 动态系统开发方法
3.5.4 crystal
3.5.5 特征驱动开发
3.5.6 精益软件开发
3.5.7 敏捷建模
3.5.8 敏捷统一过程
3.6 敏捷过程工具集
3.7 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推荐读物与阅读信息

第二部分 建模
第4章 指导实践的原则
4.1 软件工程知识
4.2 核心原则
4.2.1 指导过程的原则
4.2.2 指导实践的原则
4.3 指导每个框架活动的原则
4.3.1 沟通原则
4.3.2 策划原则
4.3.3 建模原则
4.3.4 构造原则
4.3.5 部署原则
4.4 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推荐读物与阅读信息

第5章 理解需求
5.1 需求工程
5.2 建立根基
5.2.1 确认利益相关者
5.2.2 识别多重观点
5.2.3 协同合作
5.2.4 首次提问
5.3 导出需求
5.3.1 协作收集需求
5.3.2 质量功能部署
5.3.3 用户场景
5.3.4 导出工作产品
5.4 开发用例
5.5 构建需求模型
5.5.1 需求模型的元素
5.5.2 分析模式
5.6 协商需求
5.7 确认需求
5.8 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推荐读物与阅读信息

第6章 需求建模:场景、信息与类分析
6.1 需求分析
6.1.1 总体目标和原理
6.1.2 分析的经验原则
6.1.3 域分析
6.1.4 需求建模的方法
6.2 基于场景建模
6.2.1 新建初始用例
6.2.2 细化初始用例
6.2.3 编写正规的用例
6.3 补充用例的UML模型
6.3.1 开发活动图
6.3.2 泳道图
6.4 数据建模概念
6.4.1 数据对象
6.4.2 数据属性
6.4.3 关系
6.5 基于类的建模
6.5.1 识别分析类
6.5.2 描述属性
6.5.3 定义操作
6.5.4 类-职责-协作者建模
6.5.5 关联和依赖
6.5.6 分析包
6.6 小结
习题与思考题
推荐读物与阅读信息

第7章 需求建模:流程、行为、模式和Web应用
7.1 需求建模策略
7.2 面向数建模
……

第8章 数字概念
第9章 体系结构设计
第10章 件级设计
第11章 用户界面设计
第12章 基于模式的设计
第13章 webapp设计

第三部分 质量管理
第14章 质量概念
第15章 评审技术
第16章 软件质量保证
第17章 软件测试策略
第18章 测试传统的应用系统
第19章 测试面向对象的应用系统
第20章 测试web应用系统
第21章 形式化建模与验证
第22章 软件配置管理
第23章 产品度量

第四部分 软件项目管理
第24章 项目管理概念
第25章 过程度量和项目度量
第26章 软件项目估算
第28章 风险管理
第29章 维护与再工程

第五部分 软件工程高级课题
第30章 软件过程改进
第31章 软件工程的新趋势
第32章 结束语
附录1 uml简介
附录2 面向对象概念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