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华夏传播学引论

华夏传播学引论

  • 字数: 338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谢清果 编著
  • 出版日期: 2017-09-01
  • 商品条码: 97875615634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2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台湾新闻自由发展较早,也有其独特的优势,研究台湾新闻自由的历史、现状、困境及出路对于大陆地区的新闻事业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两岸尤其是闽台传媒业的先试先行研究对于加大两岸合作交流,对两岸信息互换、新闻资源共享、节目制作的深度合作也有重要意义,对于两岸媒介品牌的打造,实现项目带动,构建闽台媒介共同市场的趋势日益明显。谢清果编著的《华夏传播学引论/厦门大学广告与传播艺术丛书》力争通过梳理台湾新闻自由的发展,寻找两岸传媒建立和加强合作带有普遍的规律和规则,积极探寻两岸尤其是闽台传媒业交流合作的方式、管道与政策;探索闽台传媒业交流合作与国家、地方政策的互动关系;掌握传媒业目前交流合作的层次与范围,探索定位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厦门金门生活区为传媒先行区,逐步增加开展两岸对话的内容,以为两岸往来制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作者简介
谢清果,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北卡大学夏洛特分校访问学者,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福建省老子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传播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省易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主编、《老子学刊》副主编、《道学研究》副主编等职。主要从事华夏文明与传播研究,老子传播学,宗教传播研究,话语权研究,海峡传播研究。已出版《和老子学传播》、《中国道家之精神》、《先秦两汉道家科技思想研究》《<道德经>与当代传媒文化》等专著15部,在《中国哲学史》、《哲学动态》、《靠前新闻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各类课题10余项,其论著连续三届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三等奖。
目录
绪论
第一章修身、见性、炼心:华夏内向传播的儒释道视角
第一节儒家“修身为本”的内向传播取向
第二节佛家“明心见性”的內向传播操持
第三节道家“心斋坐忘”的內向传播运作
第二章语言、面子、关系:华夏人际传播的基本面向
第一节言必及道:华夏人际传播中的语言规范智慧
第二节面子:华夏人际传播中的人情媒介
第三节关系:华夏人际传播的鲜明特色
第三章控制与抗拒:华夏组织传播中政府与民间力量的博弈
第一节重纵轻横:历史延续的政府组织传播模式
第二节出纳王命:中华帝国官方信息传递与政府决策
第三节意识灌输与文化凝聚:秘密社会组织的內部传播
第四章礼乐与媒介:华夏大众传播的独特样式
第一节华夏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礼乐传播:华夏大众传播的基本形态
第三节华夏报纸的历史变迁与传播环境
第五章天下与朝贡:华夏跨文化传播的表现形态
第一节从跨文化传播到华夏跨文化传播
第二节华夏朝贡制度的历史演变
第三节朝贡彰显华夏跨文化传播的特点与影响
第六章说难与立德:华夏说服传播的攻心之法
第一节“攻心为上”的华夏说服传播特色
第二节“正人心”的华夏说服传播功能
第三节“心悦而诚服”的华夏说服传播效果
第七章文人论政:华夏舆论传播中的民意表达
第一节华夏舆论传播研究的价值、对象及意涵
第二节华夏舆论传播之历史演变
第三节华夏舆论传播之主要形态与历史特征
第八章善说与礼法:华夏公共传播的灵光与紧箍咒
第一节华夏公共传播:价值与内涵之界定
第二节华夏公共传播的历史流变
第三节华夏公共传播的基本特征与模式
第九章实录与慎言:华夏媒介批评的人文精神
第一节从媒介批评到“华夏媒介批评”
第二节华夏媒介批评思想的历史流变
第三节华夏媒介批评思想的价值取向
第十章创新与扩散:华夏文艺传播丰富多彩的传播形态
第一节华夏文艺传播研究三个维度
第二节树状传播模式下唐诗风行的三大技巧
第三节创新扩散理论视角下的元曲传播
第十一章冲突与融合:华夏宗教传播的文化视维
第一节社会与政治变动中的道教传播研究
第二节作为跨文化交流典范的佛教传播研究
第三节文化融合与对抗申的基督教传播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