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络主权论

网络主权论

网络主权是现代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只有扎实建立网络主权法治,才能降低网络冲突、减少网络犯罪、反对网络霸权、防范网络战争。正义需要前瞻,推究网络主权的目的,是为了谋划良法善治。“网络有主权”“主权辖网络”“治网靠统筹”三者合为一体,成为政治哲学的新理论、主权法学的新发展、国际法学的新进步。
  • 字数: 285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作者: 赵宏瑞 著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087443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网络主权是现代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只有扎实建立网络主权法治,才能降低网络冲突、减少网络犯罪、反对网络霸权、防范网络战争。正义需要前瞻,推究网络主权的目的,是为了谋划良法善治。“网络有主权”“主权辖网络”“治网靠统筹”三者合为一体,成为政治哲学的新理论、主权法学的新发展、国际法学的新进步。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学学者对网络与主权的关系的研究。作者把科技视角上的网络上层结构,转换为了哲学视角上网络的主体、客体、平台、活动四要素,从“本体论”(网络认知)、“认识论”(主权演进)、“方法论”(理论提炼)三个维度,运用了国际法学、科技哲学、政治哲学、网络安全学、信息熵学进行交叉研究,为网络主权的运用寻找科学准确的方法论。
作者简介
赵宏瑞,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WTO 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一带一路”经济安全与法治专委会主任,民盟黑龙江省经济委员会主任,省政协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当前的研究领域为网络安全法、国家安全法、货币金融法、WTO 法、信息哲学、世界文明史等。著有《网络主权论》《世界文明总量论》《中国货币总量论》等,参与编写《论网络空间主权》、Cyberspace Sovereignty : Reflections on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Common Future in Cyberspace(Springer,2018)等。
目录
第一编  本体论 第一章  网络的本体 第一节  网络信息空间 第二节 网络本体要素 第三节 网络信息本质 第四节 网络要素理论 第二章  网络的演进 第一节 互联网的发明 第二节 中国网的接入 第三节 互联网全球化 第四节 网络安全演进 第三章  网络的安全 第一节 联合国的看法 第二节 各国提交的立场 第三节 美国隐瞒的立场 第四节 上海合作组织的主张 第四章 网络的主权 第一节  网络主权的由来 第二节  网络主权的内涵 第三节  网络主权的外延 第四节  网络主权的作用 第二编  认识论 第五章 网络秩序思想 第一节  美国教科书的问题 第二节  中国教科书的问题 第三节  网络安全的新学科 第四节  网络主权的新思想 第六章 网络立法沿革 第一节  美国百年的网信法治 第二节  西方当代的网络战略 第三节  中国网络的风险维度 第四节  中国网络法治的创立 第七章 网络主权法治 第一节  各国概览 第二节  美国体系 第三节  俄欧体系 第四节  中国体系 第三编 方法论 第八章 网络与秩序统筹 第一节  节点与自然秩序 第二节  结构与社会秩序 第三节  功能与网络秩序 第四节  网络与秩序统筹 第九章 网络与统筹熵论 第一节  统筹的思想渊源 第二节  统筹的机制运用 第三节  统筹熵的提出 第四节  网络统筹熵论 第十章 统筹网络正义 第一节  唯物史观 第二节  科技文明 第三节  反制霸权 第四节  正义前瞻 附录一   关于从国际安全的角度看信息和电信领域的发展政府专家组的报告 附录二 参考书目
摘要
作者的话 70年前计算机发明,50年前网络出现,30年前互联网普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网络的看法尚无一致的全球公论。人们期待着它——它能加速人类文明进程;同时也防范着它——它在加剧霸权威慑。 网络本体,亦可为善、亦可为恶。上网冲浪,环顾世界,带来超越时空的快感;上网窃密,跨国网袭,则是危害国家安全的隐形犯罪抑或是恐怖战争。传统主权与传统法治,何以保护“此类”的行为、惩戒“彼类”的犯罪、维护国家的主权? 关于网络与主权的关系,美国一些智库已领先研究了20 多年。哈佛大学法学教授劳伦斯?莱斯格(Lawrence Lessig)著述过“网络超主权”“网络全球主权”“网络民主前提论”等网络与主权关系的理论。但20 年来,关于网络主权的国际争论从未停歇。目前,联合国的196 个成员国和地区距离达成网络法治共识尚很遥远。 研究网络主权,旨在防范网络技术的突变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危害。本书研究了网络正义和主权正义。若是切断主权正义的文明传统,那么网络“硬币”的背面将会给世界带来邪恶的阴影。在当代,当网络霸权威慑国家主权存亡,国家主权就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目前,中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率先在世界上宣誓了“维护网络空间主权”。 网络认知是本研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它必须跨越计算机、电信、物理、数学等学科的门槛,因为不同学科对网络有不同的认知。笔者只好在内心假设自己回到18岁,进入了计算机学院、电信学院、物理学院、数学学院等重新开始学习,阅读了全球流行的多部理工类著作,又研究了全球网络治理机构与各学科的种种术语、技术标准、机构缩写等此前并不熟悉的知识,以求补上短板。 主权演进是本书研究面临的第二个难题。世界本无主权。五百年来,“主权在君”“主权在民”“主权在国”,这些源自西方的传统主权思想,建构了近现代的国家理论,这与中国五千年形成的“天下观”并不完全兼容。法律是秩序的“刻度”,笔者梳理了截至2017 年底的249 部中国国内法与近500 部国际法,试图廓清网络主权的法治边界。 理论提炼是本书研究面临的第三个难题。好的理论,是能服务实践的“钥匙”。这把“钥匙”是否好用,要看它是否能统筹好各种可能性,还要看它是否能为政策实践提供依据。本书提出了“网络统筹”的理论和“网络熵公式”,其作为网络主权的“抓手”和工具,有待检验这把“钥匙”是否好用。 初生的婴儿总是不美的,革新中的事物也是如此。研究社会革新,存在着多种理论进路。但是,“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笔者不揣冒昧,恳请各位先进给予指正。 赵宏瑞于哈工大校园 初稿 2016 年5 月30 日 修订 2017 年12 月31 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