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

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

  • 字数: 3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吴学毅 主编 著
  • 出版日期: 2015-11-01
  • 商品条码: 9787111515876
  • 版次: 2
  • 开本: B5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来重新安排内容,精心挑选了8个具体项目,包括小型办公室网络、小学校园网络、社区信息网络、小型政府网络、银行网络、中型企业网络、无线网络以及综合网络系统,将网络规划与设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项目相结合,力求符合当前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本书内容安排合理,逻辑性强,选择的实际项目案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2版前言
项目1规划与设计小型办公室网络 1
1.1教学目标 1
1.2工作任务 1
1.3相关实践知识 1
1.4相关理论知识 2
1.4.1 计算机网络定义 2
1.4.2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 4
1.4.3 网络结构 5
1.4.4网络体系结构 7
1.4.5 网络系统设计基础 9
1.4.6用户需求调查与分析 13
1.4.7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17
1.5 小型网络方案 22
1.5.1公司基本情况与组网目标 22
1.5.2 网络组建原则 23
1.5.3 网络总体结构设计 23
1.5.4网络拓扑设计 23
1.5.5网络技术选择 24
1.5.6接入Intemet 24
1.5.7网络设备选择 25
1.5.8硬件设备清单 26
1.5.9应用情况 26
习题 27
项目2规划与设计小学校园网络 28
2.1教学目标 28
2.2工作任务 28
2.3相关实践知识 29
2.4相关理论知识 29
2.4.1 传输介质选择 29
2.4.2通信予网设计 33
2.4.3核心层设计 33
2.4.4核心层设备选择 34
2.4.5 网络接入层设计 35
2.4.6边缘区域设计 36
2.4.7路由器选择 37
2.4.8 IP地址分配 41
2.4.9 IP地址转换设置 43
2.5 小学校园网络方案 43
2.5.1某小学校园网系统分析 43
2.5.2 网络设计 44
2.5.3 综合布线系统 46
2.5.4网络设备及配置方案 47
2.5.5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 48
2.5.6 网络工程进度计划表 49
习题 49
项目3规划与设计社区信息网络 50
3.1教学目标 50
3.2工作任务 50
3.3相关实践知识 50
3.4相关理论知识 50
3.4.1 网络分布层设计 51
3.4.2 网络分布层交换机选择 52
3.4.3 资源子网设计 52
3.4.4网络服务器 53
3.4.5 网络服务器选择 60
3.4.6操作系统选择 62
3.5社区信息网络方案 64
3.5.1背景分析 64
3.5.2系统构成与设计思想 65
3.5.3系统设计方案 66
3.5.4硬件与软件系统方案 73
3.5.5工程实施管理 76
3.5.6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79
3.5.7应用情况 80
习题 80
项目4规划与设计小型政府网络 81
4.1教学目标 81
4.2工作任务 81
4.3相关实践知识 81
4.4相关理论知识 81
4.4.1 导致网络瓶颈的原因 81
4.4.2解决网络瓶颈的方法 83
4.4.3 网络管理区域设计 84
4.4.4局域网管理软件选择 87
4.4.5 V1AN划分 90
4.5政府网络升级方案 92
4.5.1项目概述 92
4.5.2需求分析 94
4.5.3 网络系统建设原则 96
4.5.4 网络系统设计 97
4.5.5 网络系统QoS的实现 103
4.5.6网络运维安全设计与实现 “103
4.5.7应用情况 109
习题 109
项目5规划与设计银行网络 110
5.1教学目标 110
5.2工作任务 110
5.3相关实践知识 110
5.4相关理论知识 111
5.4.1网络安全概述 111
5.4.2 网络安全技术 112
5.4.3 常见攻击方法 119
5.4.4常用网络安全软件简介 124
5.5银行网络系统方案 126
5.5.1 银行网络系统规划背景
与设计需求 126
5.5.2 网络建设目标 126
5.5.3 网络方案设计 126
5.5.4方案特点 131
5.5.5应用情况 131
习题 131
项目6规划与设计中型企业网络 “133
6.1教学目标 133
6.2工作任务 133
6.3 相关实践知识 133
6.4相关理论知识 134
6.4.1 目前流行的远程访问技术 134
6.4.2远程访问技术的特点 ”137
6.4.3远程访问技术及设备选择 139
6.5中小型企业网络方案 “142
6.5.1项目基本情况与实现目标 142
6.5.2中小企业网络组建原则 143
6.5.3 拓扑设计 143
6.5.4方案详细设计 144
6.5.5项目实施计划表 145
习题 145
项目7规划与设计无线网络 146
7.1教学目标 146
7.2工作任务 146
7.3 相关实践知识 146
7.4相关理论知识 147
7.4.1 无线局域网技术 147
7.4.2选用无线局域网的因素 155
7.4.3无线局域网技术的特点 156
7.4.4无线局域网设备选择 ”156
7.4.5无线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 158
7.4.6无线网络安全控制技术 159
7.5无线局域网络方案 160
7.5.1 企业网络需求分析 160
7.5.2企业无线局域网设计 161
习题 164
项目8规划与设计综合网络系统 165
8.1教学目标 165
8.2工作任务 165
8.3相关实践知识 165
8.4相关理论知识 166
8.4.1 局域网络设计 166
8.4.2广域网络设计 169
8.5综合网络方案 175
8.5.1需求分析 175
8.5.2设计原则 177
8.5.3局域网设计方案 178
8.5.4广域网设计方案 一182
8.5.5主机系统设计方案 1 84
8.5.6 网络安全系统设计方案 187
8.5.7信息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193
8.5.8数据备份系统设计方案 197
8.5.9弱电防雷系统设计方案 199
8.5.10机柜及布线方案 200
8.5.11 网络方案的特点 200
8.5.12项目组织与质量保证 201
习题 204
参考文献 205
摘要
第2 版前言随着大数据与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信息化时代重要标志的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目前,各行业都在规划、建设和应用计算机网络,迫切需要大批具有规划、设计和组建网络系统能力的人才。鉴于此,本书的编者在第1 版的基础上,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来重新安排内容,精心挑选了8 个具体项目,将网络规划与设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项目相结合,力求符合当前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项目1 以小型办公室网络为项目载体,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基本任务、网络系统设计、用户需求调查与分析以及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项目2 通过小学校园网络的规划与设计,介绍了传输介质选择、通信子网的设计、核心层设计、网络接入层设计、边缘区域设计、路由器选择和IP 地址分配。 项目3 通过社区信息网络的规划与设计,介绍了网络分布层设计及设备选择、资源子网设计、网络服务器选择和网络操作系统选择。 项目4 通过小型政府网络的规划与设计,介绍了解决网络瓶颈的方法、网络管理区域设计和VLAN 划分。 项目5 通过银行网络的规划与设计,介绍了网络安全的设计与实现。 项目6 通过中型企业网络的规划与设计,介绍了远程访问的设计及设备选择。 项目7 通过无线网络的规划与设计,介绍了无线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络技术特点与设备选择。 项目8 通过综合网络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复习了前面7 章的内容,并介绍了广域网络设计方法。 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1)采用以项目为载体的编写形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本书基于项目主导的先进教学理念,8 个项目均配有相应的方案书,理论与实际操作按1:1 设计,使读者在学习理论时,可参考实际案例。 2)内容安排合理。本书简单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删除了第1 版中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等方面内容,将重点放在计算机网络设计与组建上,以“理论够用”为度,避免枯燥的讲解,通过具体案例对计算机网络设计与组建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与阐述。 3)选择的实际项目案例具有代表性。本书所选择的项目案例十分具有代表性,而且项目逐渐变大,规划与设计内容逐渐增加,使读者能够很好地吸收与掌握,并具有设计能力。 4)逻辑性强,注意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本书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成系统的逻辑框架,并通过对本质问题和基本概念的分析,使读者不仅学到有关知识,而且学到分析问题的方法。 5)编写组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本书编写组成员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在计算机网络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网络规划和网络工程实践上具有丰富的经验。 本书由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的吴学毅任主编,崔凯、杨宇、岳经伟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张永兵、陈志宏、周鲁宁、边境,赵红岩任主审。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多家网络公司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及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