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与引导对策的实证研究

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与引导对策的实证研究

  • 字数: 10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叶松庆 著
  • 出版日期: 2016-12-01
  • 商品条码: 978756761821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06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9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与引导对策的实证研究》以当代未成年人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实证方法,多视角、多方位地分析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主要状况及其相关问题。

全书共分为七章,对多群体、大样本的大量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论述清晰,实事求是。《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与引导对策的实证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与道德观教育引导的现状,增强未成年人道德观教育引导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叶松庆,男,1953年生,安徽歙县人,1977年9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研究员、编审、博士生导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青少年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青年社会学。曾在《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并完成多项省部级、厅级与校级科研项目。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一、研究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价值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趋势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趋势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四、研究重点、研究难点、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主要观点

(四)创新之处

五、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进度计划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进度计划

六、研究基础与资料准备

(一)研究基础

(二)资料准备

七、余论

第二章 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调查情况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课题的实证研究基础

(二)调查的对象

(三)分析调查情况的作用

二、未成年人的调查情况

(一)未成年人样本的城市(乡镇)抽样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样本的选取

(三)未成年人中学样本的选取情况

(四)未成年人个体有效样本的成分

(五)未成年人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三、中学老师的调查情况

(一)安徽省中学老师个体样本的发放与回收

(二)全国部分省(市)中学老师个体样本的发放与回收

四、家长的调查情况

(一)安徽省家长个体样本的发放与回收

(二)全国部分省(市)家长个体样本的发放与回收

五、科技工作者,科技型中小企业家,教育、科技、人事管理部门领导,研究生,大学生等5个群体的调查情况

(一)科技工作者,科技型中小企业家,教育、科技、人事管理部门领导,研究生,大学生问卷调查的实施情况

(二)3个群体父母的职业状况

六、中学校长、德育干部、小学校长的调查情况

(一)2013年中学校长个体样本的发放与回收

(二)2013年德育干部个体样本的发放与回收

(三)2013年小学校长个体样本的发放与回收

七、调查的相关问题探微

(一)专题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二)实证调查的内容安排与数据统计

第三章 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主要状况

一、发展变化符合期望

(一)道德认知较明确

(二)道德情感较真挚

(三)道德意识较清晰

(四)道德行为较理智

(五)综合认识

二、发展变化状态良好

(一)道德认知方面

(二)道德情感方面

(三)道德意识方面

(四)道德行为方面

(五)综合认识

三、发展变化平稳有序

(一)基础文明得到巩固

(二)一般道德有了发展

(三)综合认识

四、发展变化方式多样

(一)传统美德得到持久延续

(二)现代道德观念深入人心

(三)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日益交融

(四)综合认识

五、发展变化遭遇挑战

(一)道德认知出现一些偏差

(二)道德情感变得有些复杂

(三)道德意识出现摇摆现象

(四)道德行为略现一些倾向

(五)综合认识

六、对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总体认识

(一)发展变化积极、健康、向上

(二)存在问题必须重视

(三)问题原因需要厘清

(四)加强引导任重道远

(五)综合认识

第四章 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环境变化

一、未成年人道德环境的变化

(一)社会总体道德的发展变化状况

(二)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比较

(三)我国社会道德问题最严重的领域

(四)综合认识

二、未成年人传媒环境的变化

(一)传媒

(二)网络

(三)手机

(四)综合认识

三、未成年人教育环境的变化

(一)中学老师的变化

(二)中学校长、德育干部、小学校长的变化

(三)综合认识

四、未成年人家庭环境的变化

(一)家长的道德认知

(二)家长的道德情感

(三)家长的道德意识

(四)家长的道德行为

(五)综合认识

五、对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环境变化的基本认识

(一)对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环境变化的总体评价

(二)对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环境变化的利弊分析

(三)科学合理地对待对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环境变化

第五章 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的导向性影响

(一)对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最大影响因素

(二)对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最大的社会影响因素

(三)社会影响因素在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中的地位

(四)综合认识

二、教育因素的主导性影响

(一)不同群体的影响力

(二)中学老师的影响力

(三)中学老师行为的影响

(四)综合认识

三、家庭因素的基础性影响

(一)家庭的影响

(二)父母亲行为的影响

(三)综合认识

四、媒体因素的牵引性影响

(一)对未成年人影响最大的传媒

(二)电视与电影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三)平面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四)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五)手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六)综合认识

五、对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影响因素的总体认识

(一)正确认识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

(二)努力改善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

第六章 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教育引导的基本现状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

(二)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情况

(三)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评价

(四)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关情况分析

(五)2004年2月26日以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分析

(六)综合认识

二、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现实情况

(一)未成年人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表现

(二)未成年人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表现

(三)综合认识

三、对未成年人道德观教育引导现状的总体认识

(一)教育主流状态良好

(二)存在问题不可忽视

(三)改进构想需合实际

第七章 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教育引导的主要对策

一、牢固树立教育引导的坚定信心

(一)未成年人是朝气蓬勃且大有希望的一代

(二)对未成年人道德观的发展变化充满信心

(三)综合认识

二、认真厘清教育引导的基本思路

(一)以党中央的精神为指导

(二)重视道德对未成年人的作用

(三)反思教育引导的策略

(四)突出教育引导的重点

(五)综合认识

三、积极演进教育引导的方式

(一)努力改进学校的道德观教育引导

(二)注意运用对未成年人最有效的道德观教育形式

(三)如何运用与改进教育形式

四、善于选择教育引导的方法

(一)对未成年人最有效的道德观教育方法

(二)如何选择有效的道德观教育引导方法

五、充分发挥教育者的道德引领作用

(一)中学老师的道德引领现状

(二)中学校长、德育干部、小学校长的道德引领现状

(三)如何发挥教育者的道德引领作用

六、尽量发挥家长的道德示范作用

(一)家长对未成年人道德观教育的关注度

(二)如何发挥家长的道德示范作用

七、充分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

(一)未成年人认为的媒体作用

(二)如何发挥媒体的引导作用

八、精确把握未成年人的价值取向

(一)未成年人的人生追求

(二)未成年人最看重的问题

(三)如何把握未成年人的价值取向

九、切实加强未成年人人际间的精神沟通

(一)未成年人的精神诉求

(二)如何切实加强未成年人人际间的精神沟通

十、悉心洞察未成年人的接受心理

(一)未成年人最愿和谁讲心里话

(二)未成年人最愿听谁的话

(三)如何洞察未成年人的接受心理

十一、精心培育未成年人的情感支持体系

(一)未成年人的情感观现状

(二)未成年人的人际情感关系

(三)如何培育未成年人的情感支持体系

十二、建立健全未成年人道德观教育引导的长效机制、动力机制与保障机制

(一)长效机制的建立

(二)动力机制的建立

(三)保障机制的建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