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际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

国际经济学国际理论前沿

*新的国际经济学前沿理论!
对经济学前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着积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 字数: 258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作者: 周琢,徐建炜,傅钧文 编著
  • 出版日期: 2017-05-01
  • 商品条码: 978755201945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5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优选化经济模式出发,借鉴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的分析体系,从基础理论建设出发系统剖析优选化经济的运行机制,在以此为条件下进行了一次探索与尝试。全书分为八章,前四章以优选价值链为突破口,探索了对应于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主题,后四章以优选失衡为突破口,探索了对应于宏观经济学的分子主题 ,试图借助成熟的认可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优选化经济学提供微观基础与宏观证据。
作者简介
周琢,就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目前主要致力于贸易成本、优选价值链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成果发表于《世界经济》《靠前贸易问题》《学术月刊》《世界经济研究》等靠前核心期刊。
徐建炜,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目前主要致力于中国宏观经济、靠前失衡、汇率和劳动力市场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成果发表于《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China Economic Review》《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靠前外很好期刊。
傅钧文,就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资历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团队首席专家。目前主要致力于靠前贸易、日本经济等相关问题。主要成果发表于《世界经济》《靠前贸易》《世界经济研究》等靠前核心期刊。
目录
绪论:国际经济学理论框架的重构
第一节国际经济学的发展现状以及特点和问题
第二节要素流动下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变化
一、国际贸易数量与结构变化
二、国际分工收益分配的决定原理变化
三、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的国家意义变化
四、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变化
五、国家核心能力的内容变化
六、经济增长的成因变化
七、世界经济增长的格局变化
第三节发展政策与发展战略的新课题
第四节全球化经济理论体系的探索
微观篇:全球价值链
第一章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何为全球价值链
第二节全球价值链的驱动力
一、科技革新与贸易成本下降
二、两次分离与垂直专业化分工
第三节经济贸易制度自由化
第四节外国直接投资与全球价值链的发展
一、垂直专业化与水平专业化
二、外包与一体化
第二章中国全球价值链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中国增加值贸易的发展总体状况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总量结构比较
二、中国单位出口增加值含量的比较
三、中国增加值构成的比较
第二节中国分部门货物出口增加值分析
一、分部门产品单位出口增加值分析
二、分部门产品出口增加值的结构比较
三、HS分类商品出口增加值的结构比较
第三节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增加值比较
一、单位服务贸易出口增加值比较
二、分部门服务出口增加值的结构比较
第三章全球价值链的测度
第一节贸易增加值测度的文献回顾
第二节利用单国投入产出模型的贸易增加值核算
第三节利用国际投入产出模型的贸易增加值核算
一、主要模型和方法
二、基于国际投入产出数据库的贸易增加值核算
第四节基于中国特殊贸易结构的贸易增加值核算
第五节基于企业层级数据的贸易增加值核算
一、企业层面的中间品贸易
二、企业层面的调查数据
第四章全球价值链的政策含义
第一节全球价值链分析的政策含义
第二节全球价值链下的跨国公司治理
一、跨国公司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
二、全球价值链中跨国公司的全球治理方向
宏观篇:国际失衡
第五章全球失衡的历史特征及新发展
第一节全球失衡的测度与样本描述
一、全球失衡的测度
二、样本描述
第二节当前的全球失衡规模扩张是“史无前例”的吗
一、金本位时期:剧烈的失衡变化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低幅度失衡下的不稳定
三、浮动汇率时期:失衡的再次加剧
第三节全球失衡真的是“全球性”失衡吗
一、全球失衡是在向更多的国家扩散,还是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国家
二、顺差国与逆差国的失衡分散程度
第四节顺差国和逆差国的演变
第五节结论及对中国的启示
第六章如何理解全球失衡——基于文献的考察
第一节居民视角的分析
一、人口结构变迁
二、文化差异
三、金融约束视角
第二节企业视角的分析
一、资本边际回报率的差异
二、金融市场与“储蓄-投资”转化过程
第三节政府视角的分析
一、政府财政支出
二、政府发展战略和“布雷顿森林体系II”
第四节总结
第七章如何理解中国的外部失衡——基于分解的视角
第一节基于资金流量表的中国分部门储蓄-投资特征性事实
第二节经常账户失衡的内在部门特征及成因
一、居民部门
二、企业部门
第三节初次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与经常账户余额变化
第四节结论
第八章国际分工演变与全球失衡
第一节国际分工新形态与全球失衡
第二节国际分工形态的演变
第三节实证研究
一、国际分工新形态的指标
二、面板数据研究
三、稳健性检验
四、另一种方式的考察
第四节东亚经济或者美国霸权是全球失衡的根源吗?
第五节案例研究:中国的贸易盈余
第六节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