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北京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研究

北京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研究

  • 字数: 2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作者: 王雯雯,刘童 著
  • 出版日期: 2016-05-01
  • 商品条码: 978750396065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23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基础理论,并借助艺术人类学、民俗学、文化研究等学科工具,以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为个案,分析其技艺继承与“活态”传承的有效途径。同时,结合荣宝斋的生产和销售经验,针对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问题展开探讨。以共时性角度为切入点,比较复制版画(木版水印画)和创作版画(现代水印木刻版画),以及人工临摹、珂罗版、胶印和数字印刷等其他书画复制技术的异同点。从审美价值和艺术欣赏的角度,探讨了木版水印这一古老的复制技艺在人文和艺术层面所独具的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
王雯雯(1987-),女,祖籍山东济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艺术学硕士,师从苑利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校期间荣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之星”奖、“很好硕士毕业论文”奖等。
刘童(1983-),男,祖籍安徽芜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设计学在读博士,师从吕品田研究员。在校期间曾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引言
第一章古代彩色雕印版画发展概说
第一节积淀期一远古至宋元时期:从写本时代到雕印时代
一远古至南北朝时期:传印模拓,付之枣梨
二隋唐五代时期:夹缬印染,印线填色
三宋元时期:镂版错印,图文互纂
第二节繁荣期(明清时期):饾版拱花,无书不图
一明清木刻版画进入鼎盛时期
二笺纸文化与『饾版术』的应用
三明代吴发祥与《萝轩变古笺谱》
四十竹斋『双绝』与『饾版拱花术』的诞生
五清代王概刊印《芥子园画传》
第二章荣宝斋与木版水印
第一节荣宝斋传承木版水印技艺
一转型:从『松竹斋』到『荣宝斋』
二重振:荣宝斋承印《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
三正名:从『饾版拱花』到『木版水印』
第二节荣宝斋木版水印代表作钉
一《簪花仕女图》:开创绢本印刷先河
二《韩熙载夜宴图》:集技艺之大成
三《虢国夫人游春图》:刻印之法精妙绝伦
四《清明上河图》:『中华第一神品』
第三章荣宝斋木版水印勾描技艺及问题研究
第一节画面分版原则及要点
一画面分析与技法研究
二分裁原则与择套方法
第二节勾描技法:应物象形,传移模写
一勾描纸张演变与笔墨择选
二勾描笔法与国画技法比较研究
第四章荣宝斋木版水印刻版技艺及问题研究
第一节雕刻材料与工具选择
一版材特性与制版要点
二雕刻环境与工具择选
第二节雕刻技法:以刀代笔,镂象于木
一校验版样与上样要领
二雕刻心法与技巧
三雕刻技法与运刀方法研究
第五章荣宝斋木版水印印刷技艺及问题研究
第一节印刷环境要求与工具择选
一环境湿度与印台标准
二砑印工具与着色用笔
第二节纸绢染制与重要技法
一宣纸的选择与闷制要领
二生绢的染制与工艺要点
第三节研彩方式及制色原则
一绘画颜料的分类
二研漂与调色工艺研究
第四节印刷复制:以帚作染,印之素纸
一印前准备
二版面着色与砑印技法
三印刷技法与国画施色笔法比较研究
第六章荣宝斋木版水印价值研究
第一节『望今制奇,参古定法』:历史价值研究
一存续古代印刷技艺
二弥补现代印刷之缺憾
三拓展现代木刻版画创作语言
第二节『文以载道,技以辅文』:文化价值研究
一『技艺相通』:体现中国传统造物观念
二『材美工巧』:蕴含中国传统工艺思想
第三节『以形写神,神形兼备』:审美价值研究
一『迁想妙得』:关照中国传统审美取向
二『文质相辅』:符合现代审美教育需求
第四节『货殖通财,非小道也』:经济价值研究
一树立『中华老字号』文化品牌
二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产品
第七章荣宝斋木版水印整体性保护研究
第一节传承主体保护研究
一木版水印传承主体与传承现状
二传承问题与困境
三传承方法:有效传承与有序传承
第二节技艺保护研究
一技艺传承现状与问题
二保护原则:本真性与可持续性
第三节木版水印保护方法研究
一荣宝斋木版水印管理经验与发展现状
二保护方法:『生产性保护』模式下的文化生产
附录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