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循证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

循证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王建安
  • 出版日期: 2008-04-01
  • 商品条码: 97875608353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08
定价:¥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循证生理性起搏治疗》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循证生理性起搏治疗》主要内容:心脏起搏器是用一定形式的电脉冲按一定频率有效地刺激心脏而使心脏收缩的一种电子装置。心脏起搏技术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与心脏电生理紧密结合、在临床应用中飞速发展的技术之一。很初,起搏器仅仅是挽救心动过缓患者生命的器械,它只能以固定的频率进行起搏。近20年来,由于微电子和微处理技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心脏起搏技术更加符合生理需要。随着科技进步,对人工心脏起搏生理学效应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目前的起搏器除用于治疗心动过缓外,还能模拟人体正常的自律性及激动顺序,从而能改善血流动力不效应,提高生活质量。
目录
前言
概述
起搏部位
心脏再同步化原理
生理性起搏的临床循证研究
生理性起搏的划时代进展
对生理性起搏的再认识及目前的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摘要
    1  概述
    1.1  心脏起搏的历史与发展
    1791年,Galvani用实验证明了生物电的存在,并发现肌肉对电刺激有收缩反应。1882年,Ziemssen发现电刺激可引起心脏收缩活动。1950年,Zoll使用150 V、2ms固定频率电脉冲经胸壁起搏救活2例Ⅲ度房室阻滞患者。1958年,美国纽约的Fuman医生在X线下经静脉将导线植入心脏,这是起搏导线植入技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同年,Senning首次将起搏器植入到一位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体内,是世界上第1例被植入的起搏器。1962年,经静脉电极导管用于临床,植入心脏起搏器无需开胸手术。1964年,R波抑制型起搏器问世,避免了固定频率起搏器可能引起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978年,第1台双腔起搏器植入人体。人工心脏起搏技术在我国开展有近30年的历史,1964年,我国开展了第1例经心外膜起搏治疗。1973年,成功植入了第1台经静脉起搏器。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微处理器的广泛应用,起搏器的功能愈趋完善,出现了频率适应性起搏、起搏参数的体外程控、起搏器对心律失常事件和起搏器工作状态的监测和记录等功能,并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整起搏参数使起搏器能更好地适用于复杂的临床情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理性心脏起搏逐渐成为起搏器植入的主流。
    1.2  生理性起搏的历史与发展
    生理性起搏是指人工心脏起搏器在保证患者基本心率的同时。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